广东省韶关市地处粤湘赣三省通衢的 " 红三角 " 地区,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在韶关市仁化县,一个 " 红色小镇 " ——城口,依托红色资源,激荡 " 红色力量 ",奏响了高质量发展强音。
红军长征入粤重要一站
仁化县城口镇是革命老区,是红军长征入粤的重要一站,是全国 20 个 " 我心目中的长征纪念地 " 之一,也是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所在地。
1932 年 4 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转战仁化占领城口时,在恩村、城群地方坪刷写了 " 红五月 " 等革命标语,带领群众掀起了推翻反动政权、打倒土豪劣绅分浮财等革命高潮,帮助当地恢复了党组织和农会。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全貌。冯兆宇 摄)
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 8.6 万多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中央红军于 10 月 25 日进入南雄,经过南雄的界址、乌迳,仁化的长江、城口,乐昌的麻坑、九峰,于 11 月 14 日离开韶关境内。
1934 年 11 月初,中央红军奇袭了城口镇,突破了国民党精心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铜鼓岭阻击战为中央红军在城口作短暂休整提供了保证。红军指战员在城口得到了老百姓热心而真诚的帮助,军民鱼水一家亲,留下了宰猪慰红军、以盐换粮筹军资、军民齐心灭火、救治红军伤病员等动人故事。
乡村面貌展新颜
城口镇恩村是千年古村、革命老区、中国传统村落,也是韶关市 " 红色村 "。恩村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通道和补给地,曾留下邓小平、李明瑞、谭甫仁等革命前辈的光辉足迹。
如今,恩村这座千年古村焕发美丽新颜。村庄用白色釉面砖、青砖、红星及灯带设计,对建筑外立面进行统一的改造提升,每户人家屋顶都 " 红星闪耀 ",营造出浓浓的红色氛围。" 现在交通便利了,村庄变得更美丽了,生活过得更好了。" 过着 " 滋润 " 日子的 73 岁蒙老伯成天乐呵呵,幸福洋溢在脸上。
(仁化县城口镇街景。冯兆宇 摄)
" 我们这里离武深高速公路城口出口仅 5 分钟车程,现在有很多游客来参观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也喜欢到镇上的红军街走走,还有很多学生来这里开展研学活动。" 城口镇城群村村委会副主任黄天养向记者介绍,红色旅游是村里重要的支柱产业,很多村民在红色旅游带动下忙着开饭店、办民宿。
" 红色旅游 " 方兴未艾
近年来,城口镇积极融入大丹霞旅游经济圈,以红色革命遗址为基础,以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为龙头,将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革命遗址群、古村落等串珠成链,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旅游路线。并致力以 " 红色 + 温泉 + 古村 + 生态 " 为引擎将城口镇打造成远近闻名的 " 红色小镇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日前,记者来到广东省唯一一个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纪念馆总用地面积 12677.54 平方米,室内布展主要内容为中央红军长征过境粤北的历史和文物,通过充分运用声、光、电、VR 等现代新科技手段及油画、雕塑等艺术表现手段,栩栩如生地展现出红军长征经过粤北的历史事件和粤北红色文化历史。
(韶关市区远眺。韶关日报记者 张伟 摄)
" 从 2019 年开馆至今我们已接待游客 10 多万人。" 纪念馆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除正常接待游客外,还积极安排青少年群体有序到馆免费参观学习。
韶关红色革命遗址众多, 在 2020 年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大普查中,韶关已发现的革命遗址共 1245 处,其中被省认定的重要红色革命遗址达 502 处,在全省排名前三。当前,韶关正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进一步活化红色资源、红色经典,促进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发展,形成红色文旅产业集群,塑造 " 红色韶关 " 城市印象,全力打造全省 " 红色旅游目的地 "。
短评:
从 " 红色精神 " 中汲取前行伟力
" 红色精神 " 代代绵延," 红色小镇 " 焕发新颜。这是韶关市依托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奋进新时代," 红色精神 " 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我们要切实管好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
走好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 七一 " 重要讲话精神,从 " 红色精神 " 中汲取前行伟力,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全省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以新担当新作为,绘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壮丽画卷。
韶关日报记者 黄河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