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刘怡岐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在民族大义面前做到了视死如归、矢志不渝。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在国家危亡之际,他做到了舍身求法、救国图强。
"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在敌人铡刀面前,她做到了坚持信仰、慷慨就义 ……
他们都是我敬佩的人。
纵观古今,像他们这样令人敬佩的人不胜枚举。也正是他们这样的人,用自己的坚毅、执著、勇敢和无私,为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提供了精神的养分和前进的动力,也指引着平凡如我者不断向更高、更远的人生目标迈进。我相信 : 无论时空如何轮转、时代如何变迁,他们的精神都将代代相传、永垂不朽。
张桂梅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2021 年 6 月 29 日," 七一勋章 " 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张桂梅获颁 " 七一勋章 ",并作为获奖代表发言。发言中,她字字铿锵:" 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斯言铮铮,令人震撼!
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就是张桂梅创办的。该校自创办至今,也不过二十多年,但张桂梅却通过她这所学校,先后帮助 1800 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时至今日,张桂梅依旧在拖着病弱的身体倾力工作。
华坪女高地处深山,又是一所免费高中。从成立以来,招收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因贫困而失学或不甘心落榜而又无力复读的女生,其生源绝对谈不上好,但在张桂梅的带领下,该校的高考升学率却连年高达百分之百,本科上线率更是稳居丽江市前列,创造了当地乃至全国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奇迹。
如此壮举,除张桂梅外,还有谁人实现?
2018 年初,张桂梅再次病危住院,她感觉自己可能挺不过去了。所以,当华坪县县长庞新秀来医院看望她时,她拉住县长的手说:" 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让民政部门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张桂梅的心系学生和无私奉献,于此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几年来,张桂梅的事迹逐渐为人所知,而 " 燃灯者 " 张桂梅的精神,也正在感召着越来越多的人。可又有谁知道 : 张桂梅,这位孩子们口中的 " 张妈妈 "、外人眼里的女汉子,却早已身患骨瘤、血管瘤、肺气肿、小脑萎缩等多种疾病 ; 已经无力站上讲台上课的张桂梅,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着一项颇具仪式感的 " 日常工作 " ——每天 5 时 15 分,她都会准时从女生宿舍的铁架床上爬起,忍着全身的疼痛,乘坐宿管员的电摩托来到教学楼,颤巍巍地从一楼爬到四楼,把每一层楼道的电灯点亮。" 女孩子胆小,把灯提前打开,她们来晨读会感觉更安全、更踏实。" 张桂梅如此解释自己的执拗坚守。
张桂梅是一盏明灯,她不但照亮了一届又一届大山深处女孩们的追梦之路,也照亮了千千万万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的追梦之路,更照亮了无数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的劳动者们的追梦之路。
她是当之无愧的 " 时代楷模 "!
我敬佩张桂梅,也敬佩每一位抱定 " 虽九死犹其未悔 " 之信念的劳动者、奉献者!
七年级(4)班 杨子君
"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 就令萤火一般 ,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如此明朗有力的句子 , 正是他—— " 千百年来第一好玩的人 " ——鲁迅先生毕生的写照。但他不仅青年时如此 , 一生一世都如此 ; 更不仅萤火的光 , 是可以燎原的烈火。
我敬佩鲁迅先生 , 敬佩他端庄而气宇轩昂的外表。明显将心底的喘之以鼻摆在了脸上。印象中他的形象是多么鲜活,头永远微微昂着,腰板挺得笔直。走起来像一阵风,笑起来像一米阳,眼神中总会含几分犀利 , 似乎审度着什么。虽然那双眼不太大 , 却是那样的清澈、明亮,总是常人不可见眼底波澜 , 你的目的已被摸清,再加上上唇和鼻底间的胡须,愈发严肃,时刻威吓着黑暗中贪婪的孤魂,只有内心有足够的精气神儿,才酿造的出这份气质。
我敬佩鲁迅先生,敬佩他有序的生活安排。鲁迅儿时读书,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一次误了时间,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于是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 " 早 " 字,用来鞭策自己,告诫自己要勤奋、把握时间,从此再没有迟到。到后来有了自己的工作,他甚至不怎么休息,白日整天陪客人到晚些才开始忙碌,书桌前投射的一片身影由灰暗变得如沥青般漆黑黏稠、看着它变大变小,不一会又被晨曦冲散,进而化为朦胧的灰色,转瞬再被初生的阳光吞蚀。鲁迅先生却不倦怠,只是说:" 翻翻书就是休息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敬佩鲁迅先生,敬佩他的爱国情怀。在日本学习期间,鲁迅先生想通过医学将中国人身体变得强健,但他这梦想并未维持多久就被现实击碎。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他经常受到具有帝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解剖学成绩是 59.3 分,就被怀疑是教师泄题,使得鲁迅深感作为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一场电影中,鲁迅看到众多的 " 体格强壮,精神麻木 " 的中国人,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的他已意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可怕。他于是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一方书案为战场,救赎中国人的灵魂,将一腔热血喷洒在一张张纸页上,那些血描绘的梅将永远鲜活,那些梅花状的血将永不干涸,因为腥红燃烧的是他的精魂!
曙光在头上,不抬起头,就永远只能看到物质的闪光。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教师点评:
在深情生动的描述中塑造出了自己眼中的不同于常人印象的鲁迅先生的形象,精心细腻的描绘,精致通透,而又把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