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8-26
民警朱善和救助66名滞留群众22天,自己身患癌症却浑然不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57 岁的朱善和,现在是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公安分局杭集派出所社区民警、一级警长,也是一位有着 38 年党龄的老党员。最近的 20 多天里,他奔波在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镇,像 " 大管家 " 一样,张罗着 66 名滞留人员的衣食生活,而自己身患食道癌却浑然不知。

△朱善和与滞留人员对话

一顿至少要煮 9 锅面条,解决滞留人员吃饭问题

7 月 31 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位于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镇的 G40 杭集南出入口被封闭,造成车辆滞留在高速入口的杭集镇内。至 8 月 1 日,滞留车辆达 44 辆,人员 66 人,其中有 20 名妇女儿童。新城社会事业局和属地镇政府等部门也专门安排人员了解需求,提供基本生活服务保障。

△滞留的车辆

△朱善和安排滞留人员生活

" 起初,考虑这么多滞留人员的生活起居,我们曾协调临时住宿地,但货车司机的车上都有货,他们选择以车为‘家’。" 朱善和说," 为避免交叉,我们给每辆车配送速食、盒饭和矿泉水。还给每个人发放防暑降温礼包,赠送拖鞋、短裤、辣椒酱等。"

考虑到长期吃速食和盒饭不是办法,朱善和与志愿者及热心村民开始张罗他们的一日三餐。每天早上 5 点 30 分左右,朱善和从杭集派出所赶到杭集南收费站附近的王桥村卡口,和志愿者及热心村民一起准备早餐。临时餐车上那口农家灶台上常见的大锅,一顿至少要煮 9 锅面条。在滞留群众津津有味吃早餐时,朱善和还要赶往自己辖区,和同事一起承担 7000 多名居民数据核查、防控值守、物资保障等疫情防控工作。

△朱善和给滞留人员分发餐食

他的早餐则是一听 250 毫升牛奶或一小碗稀饭汤。时常有同事担心他吃不消,塞给他的两面包,也被他分享给滞留点的孩子们了。

为让大家洗个热水澡,他张罗出临时浴室

" 朱警官,请问有热水吗?"8 月 11 日傍晚,滞留司机谈义忠询问前来送晚餐的朱善和。

当晚,朱善和就和王桥村村民烧了 10 壶热水,让大家洗漱。凑合了 3 天后,朱善和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8 月 15 日一早,他找到了派出所教导员张生兵," 滞留人员坚持留在卡口等待通行,生活物资相对充足,但是缺少基本的生活设施,我想给他们找个临时洗漱地。"

张生兵认可朱善和想法,他俩与村委会协商后,为滞留人员搭建了一间浴室,虽然比较简陋,但至少浴室的基本设施很齐全。

△设施齐全的临时 " 浴室 "

△滞留人员来到浴室冲澡

临时 " 浴室 " 启用的那天,朱善和一直在附近待着,直到看到大家终于能洗个热水澡了,他才放心离开。

"20 多天里,朱警官不但协调给我们单独做核酸检测,还每天给我们送饭,哪怕一件很小的事,他都会帮我们办好。" 货车司机许一民说。7 月 31 日,他滞留在封控区,由于没带换洗衣服,他就在微信群里发牢骚。当晚,朱善和就帮他找来了一套非常合体的衣服。

他忙于救助滞留群众,自己病情越严重

7 月中旬,朱善和就感觉吃东西时,嗓子好像有东西堵着,却从不在同事面前表现出来。一周前,朱善和感觉症状越来越严重了,8 月 19 日下午,他抽时间到附近杭集卫生院拍了片子。直到这两天,朱善和在扬州苏北人民医院被确诊为食道癌,同事们心疼到不行。

8 月 22 日,民警汤富源刚到杭集南收费站时,多名货车司机一起围了上来,大家都在打听:" 怎么没有见到朱警官?"" 朱警官是到其他地方执行任务吗?" 汤富源不得已才说出朱善和生病的事情。

也就在当天下午,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作为全域低风险无病例地区率先启动滞留人员返程工作,杭集南收费站首批 37 名滞留卡车司机及家属,陆续踏上了返程之路。第二天,余下的 29 名滞留人员也都全部返程。一名卡车司机临走前对工作人员说:" 希望朱警官早日康复 !"

通讯员 孙宁 宋娜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季雨

(通讯员孙宁、宋娜拍摄)

相关标签

派出所 志愿者 面条 面包 核酸检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