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8 月 27 日 ,《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 卖惨带货 " 的戏码该凉凉了》的评论。
你有没有刷到这样的视频?一名满脸愁容的老大爷,步履蹒跚地在石榴地里踱步,地上散布着裂开的石榴,悲情的音乐,配上煽情的字幕 " 老爷爷说他家的石榴又大又甜,但今年还没有人来收购 ……" 这个场景让很多人想马上下单支持。事实上,老人从没这么说过,画面、声音是拼凑的,所谓 " 滞销 " 更是无中生有。
" 卖惨带货 " 的戏码在不少网络平台反复上演。有媒体发现," 卖惨带货 " 背后有一条营销产业链,从演员到剧本,从营销到推广,都充满了 " 套路 "。这种 " 卖惨带货 ",打着助农的幌子,干的却是靠消费大众的同情心谋利的事。
四川会理彰冠镇打吉塘村果农李先荣说,之前村里来了一个年轻小伙子,说帮着宣传会理石榴,让他拿着石榴站在地里拍了一段视频。结果视频说石榴滞销,其实自家石榴早就卖完了," 那个话也不是我说的 "。
" 卖惨带货 " 乱象是如何出现的?前些年,因供过于求、信息闭塞等原因,确实有一些农产品陷入滞销困境,经媒体报道后,不少人慷慨解囊帮农民解了困。一些无良商家从中发现 " 捷径 ",开始作假 " 卖惨 ",进而形成 " 套路 "。
从我们耳熟能详的 " 老板带着小姨子跑了,我们拿着钱包抵工资 ",到社交平台上常见的 " 困苦老果农故事 "" 卖茶女骗局 ",各种骗局让人防不胜防。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有一些骗子作假都不走心,有些人谎称水果 " 滞销 ",用的甚至是同一位果农的照片。
细心的网友发现,很多 " 滞销产品 " 的宣传页面,竟然用了同一位大爷的照片。有人戏称:产品全滞销,大爷不够用。
" 卖惨带货 " 看似一本万利,却在客观上破坏了社会互信。网友为 " 老果农滞销 " 买单,为 " 卖茶女 " 付费,一般是出于内心深处的善良以及对主播的信任。如果真相大白,扯下 " 卖惨带货 " 的遮羞布,消费者还会为这些 " 悲惨 " 买单吗?一旦消费者对类似行为有了戒备心,就算碰到真人真事,可能也不会再信。这些主播长年累月积累的信用,也将被击碎。
近几年,短视频给扶农助农带来了新的可能。特别是疫情期间,短视频直播带货拓宽了农产品销路。相比之下,演出来的 " 卖惨带货 ",有如害群之马,给发布平台甚至整个营商环境、相关产业的伤害都不可逆。
8 月 17 日,会理县石榴联合执法组人员在彰冠镇找到了正在进行直播的邱某某。据了解,邱某某来自江西,经常在广西、四川一带进行农产品直播带货。" 套路就是我感觉还是善良好心的人多,发布这样的视频也是博取同情,吸引网友下单。" 来源:红星新闻
以石榴销售为例,当某地石榴 " 滞销 " 的信息频频在网络热传,可能引发一些果农恐慌、集中抛售。依靠 " 卖惨带货 ",主播挣了钱,牺牲的却是果农。
刻意演出来的 " 卖惨带货 ",本质上就是一种欺诈。对于这类行为,相关平台不应坐视不管,任其逍遥,要给意欲效仿的人传递清晰的信号;有关职能部门有必要加强监管,对演出来的 " 卖惨带货 " 乱象及时给予惩处。
实践证明,带货营销远不止 " 卖惨 " 这一条路。" 卖惨带货 " 是饮鸩止渴,是 " 一锤子买卖 ",无法长久。只有对消费者负责,诚信经营,才会让消费者在 " 买他 " 过后不会 " 踩他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