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8-27
深晚报道|市育新学校“杨姐”荣获市年度教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8 月 27 日下午,在 2021 年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 " 年度教师 " 现场评选的激烈角逐中,深圳市育新学校优秀教师杨宏英脱颖而出,荣膺 2021 年深圳市 " 年度教师 " 称号。

从教三十余载,坚守专门教育十八年,转变上千名迷途少年,杨宏英的学生亲切地称她为 " 杨姐 "。近年来,在 " 非对称性 " 教育理念引领下,市育新学校各方面改革创新工作顺利推进,尤其是师生发展形势喜人,新时代 " 育新范例 " 正在形成。

提升专业能力 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数学课

2003 年,杨宏英来到育新。在初次接触偏常学生时,杨宏英感到心痛。最令她难忘的是,一位学生曾经提出的 " 刁钻问题 ":你是不是跟我们一样失败才来的育新学校?

杨宏英说,从那时候起,她便暗暗下定决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知道,来到育新不等于失败,也可以有所作为。

要回应 " 来到育新不等于失败 ",杨宏英首先想到自身的专业成长。为此,她开始参加各种比赛,想用比赛成绩作出强有力的回应。由此,她先后在全国首届 " 人教杯 " 数学说课比赛、广东省信息化教学比赛、深圳市微课比赛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以及国家、省、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多种奖项。

业务能力的提升,反过来促使她思考课堂上的更多实践。为寻求有效教学策略,杨宏英开始琢磨突破口,决定从理解学生的情绪开始。

杨宏英坚信,教育是心与心的相遇,彼此成就。她利用强大的个人魅力与精彩的课堂掌控,让学生们爱上数学、爱上学习。在日复一日的课堂里,点点滴滴的变化正在发生。" 我开始发现,认真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我清晰地感知到他们的目光开始跟随我走,他们开始发现上我的课是有意思的。"

这样的鼓励让她很兴奋。早在大家还对信息技术并不是很熟练的情况下,她便开始探索信息技术跨科融合先行先试,从设计一堂课开始,做 ppt、录制、剪辑视频,走在学生前面。5 分钟的微课视频,背后是杨老师 10 倍、20 倍的准备时间。

她称自己并没有非常专业的录音设备及环境,所以只能挑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录制微课。如今杨宏英的微课程已成为全国一份无边界的学习资源。

近两年,杨宏英更利用该校作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试点校的优势,基于 " 微信+PPT" 的云课堂,数十个信息化优质课例分别被国家规划教材、学习强国收录,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数学课。

关注贫困地区教育 输出育新经验

去年 4 月中旬,杨宏英疫情期间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支教。支教让她有机会用不同视角去体验和探视自己的教学方法能不能出效果。

深圳市育新学校校长杨焕亮认为,杨宏英是在行动上践行党员教师的初心、使命,他希望杨宏英将 " 非对称性 " 理念带出育新,带出深圳。

支教期间,杨宏英写下了六万余字的教育观察笔记。她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带着学生们去打比赛、送他们上考场、带着老师们一遍遍地磨课、给他们带去更多前沿信息 …… 她对教育的一番热忱,让支教学校的校长赞不绝口,评价她是一朵来自深圳的带着勇气的玫瑰,在百色的土壤里散发清香。

今年 6 月,从广东省深圳市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一场关于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校对校教师讲座,通过云端技术,把深圳市育新学校的教师和喀什市东城高级中学的教师连接起来,而这场 " 远程课程 " 的主讲者正是杨宏英本人。

" 在疫情期间,我怀揣教育激情奔赴百色支教,为百色同行提供我最大可能的帮扶;今年,我再次为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新疆喀什地区云端送课,希望能为缩小我国东西部教育差距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杨宏英说。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通讯员 谢育新

相关标签

脱颖而出 信息技术 教学 中小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