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8-28
兰州“三区”探索创新勇担当,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加快实施 " 四区两新 " 战略,坚定不移促改革、千方百计抓发展;紧盯 " 五区 " 定位和 " 两区 " 建设,扛起责任,咬定目标,攻坚克难;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大局,在生态修复上着墨,在高质量发展上落笔,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功能,不断探索完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 " 一区六园 " 建设,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核心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对外开放窗口区、科技创新实验区、绿色发展先行区 ……

两年来,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绿色生态等方面探索创新、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兰州新区:汇聚磅礴力量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塔吊耸立 …… 放眼整个兰州新区,一个个重点产业项目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建设,涌动着聚力攻坚、赶超发展的热潮。

近年来,兰州新区加快实施 " 四区两新 " 战略,勇当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2021 年上半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在去年同期增长 15.2% 的基础上增长 20.1%,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上半年增长 7.4% 的基础上增长 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21.9%。国有监管企业投资、营收分别增长 34.8%、29.7%,以 " 开门红 "" 双过半 " 破题开局,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 全年旺 " 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打造西部地区产业聚集高地和改革开放高地中站在最高处、走在最前列,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兰州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 " 三新 " 要求,坚定不移促改革、千方百计抓发展、全力以赴求突破,在抓实党的建设、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创新开放、精智管理城市等方面用力用功用劲,经济社会发展在去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一次跑出了 " 加速度 "。

今年 1 至 7 月,实现进出口贸易额 45.99 亿元,同比增长 389.3%。兰州新区抢抓 " 一带一路 " 建设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外贸增幅 " 领跑 " 甘肃全省,为全省外贸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兴则新区兴,产业强则新区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新区多措并举扬优势、补链条、壮产业,实体经济快速崛起。按照盘活存量、引入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 " 五量 " 要求,新区在做好已有项目服务保障的基础上,上半年新引进落地项目 94 个、总投资 202 亿元,投资 794 亿元的 133 个项目集中开工,兰洽会引进项目 152 个,总投资 516 亿元、同比增长 15%,产业加速迈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

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 " 山水林田湖草沙 " 系统治理,大力实施造林绿化,进行生态修复、空闲地复绿和城区公园水系建设,构建了防风林带、城区景观、生态水系、绿廊花海、湿地公园为一体的生态体系。特别是结合景观提升工程,对城市核心区内的荒滩荒坡陆续进行了生态修复,累计造林绿化 20 多万亩,空闲地复绿 6 万多亩,以城市美化绿化为主的园林景观达到了 1.99 万亩,城市绿地率提高到 35%,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并获评 " 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

8 月 12 日,随着兰州新区智慧城市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时空信息服务平台两个项目顺利通过最终验收投入使用,一个现代化的智慧城市初露芳容。近年来,兰州新区把握全国数字信息产业和 " 新基建 " 快速发展态势,依托国内数据中心一类适宜布局地区优势,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提前布局发展数据信息产业和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以新一代网络和信息技术驱动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为着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兰州新区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 7 月底印发《兰州新区营商环境 " 百日攻坚战 " 实施方案》,将举全新区之力,从 7 月中旬起至 10 月下旬,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 " 百日攻坚 " 行动,结合 " 国评 " 指标体系,制定包括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政务服务等 18 个方面 178 条优化提升措施,力争在 2021 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赶超进位,各项指标步入 " 国评 " 第一方阵,让企业感受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 " 新区速度 "。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兰州新区将按照世界眼光、国家标准、区域特色、全省标杆的要求,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水平推进、高标准落实、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 20% 以上,更好发挥全省龙头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实现 " 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 " 的奋斗目标。

兰州高新区:紧盯 " 五区 " 定位 争做创新驱动发展 " 排头兵 "

"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 是全国 169 个高新区的初心和使命。近年来,兰州高新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把建设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发展责任,紧盯 " 五区 " 定位和 " 两区 " 建设,扛起责任,咬定目标,攻坚克难,以 "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 " 的状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了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良好发展趋势。

2020 年,兰州高新区深入实施 " 陇原英才 " 计划,全面兑现落实人才优惠政策,投资 10 亿元打造了近 8 万平方米的兰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柔性引进院士和专家 23 人,各类高层次人才 85 人,实用人才 710 人,吸纳各类创新创业人才 2 万多人,人才总量达到 9.1 万人,万人拥有本科学历以上人数达到 3320 人,万人 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达到 125 人。 同时,兰州高新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精准施策应变局,抢抓机遇开新局,扎实做好 " 六稳 " 工作、全面落实 " 六保 " 任务,经济持续回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其中,全区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92 亿元,增长 6.5%;第一产业增加值 1.1 亿元,增长 6%;第二产业增加值 189 亿元,增长 8.5%;工业增加值 159.6 亿元,增长 5.9%;建筑业增加值 29.7 亿元,增长 28%;第三产业增加值 101.5 亿元,增长 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5 亿元,下降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16 亿元,增长 10.87%,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经受住了大战大考,高质量发展韧性进一步彰显。

" 高 "+" 新 " 是对兰州高新区最精准的概括。近年来,兰州高新区紧盯科技体制创新、科技品质提升、东西合作交流、人才人力集聚、生态文明示范 " 五区 " 定位,瞄准产业链重点领域,技术链主流方向,全力推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节能环保、大数据等集群发展。目前,中农威特口蹄疫疫苗已占全国市场份额达到 60%,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肉毒毒素占全国市场份额达到 77%,兰州肽谷研发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兰州高新区在单螺杆泵、油气装备等领域也已占据国内领先优势,在新材料领域纳米功能材料、生物传感技术、记忆合金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领先成果,新兴产业呈现出高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态势。

兰州高新区坚决扛起国家高新区 "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 的重大使命,始终锚定 " 两区 " 目标,切实坚定 " 五区 " 定位,推动主责主业再聚焦、创新创业再加力,加快建设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努力当好全市、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 " 领头羊 " 和 " 排头兵 "。

兰州经开区:在生态修复上着墨 在高质量发展上落笔

近年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大局,在生态修复上着墨,在高质量发展上落笔,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功能,不断探索完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 " 一区六园 " 建设,以打造产业发展核心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对外开放窗口区、科技创新实验区、绿色发展先行区为主线,着力形成 " 园区有主导、每园有特色 " 的错位发展格局,一以贯之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生态立区,绘就绿色发展蓝图。兰州经开区在黄河北畔规划建设 105 平方公里的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示范区,推动产城融合、城乡融合齐头并进,打造西部地区生态修复试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创新发展集聚区,按照 " 一年起步实施、三年拉开框架、五年初见成效 " 的思路和 " 百年大计、兰州大事 " 的目标,基础建设正全面拉开序幕。

产业兴区,助力重振兰州辉煌。兰州经开区着力推进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形成了以佛慈制药、和盛堂制药、西部药谷为代表的中医药产业集群,以万里、兰飞、长风为代表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以国家级城市矿产基地为代表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以正威国际、众邦电缆、蓝科高新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以货运西站、久和汽配城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同时依托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打造向西开放发展平台,大力发展外资外贸口岸经济。2020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331.49 亿元,被工信部评定为 " 国家绿色园区 "。

项目强区,夯实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抓经济发展的核心工作,谋划实施和建成了一批重点项目。近三年,共引进各类项目 68 个、总投资 762.4 亿元。在第二十七届兰洽会上签约项目 28 个、总投资达 151.29 亿元。2021 年列入全市 " 投资清单 " 项目 129 个、总投资 1134 亿元,其中续建项目 84 个、已全部复工,新建项目 45 个、已开工建设 37 个,年度计划投资 172 亿元。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1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5%,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 96%。

创新活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育新和提升并重,出台《鼓励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科技型创新创业小微企业扶持办法》等多项具体措施,每年列支近 1000 万元支持企业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已达 85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61 家,外贸企业 60 家,外商投资企业 21 家,企业结构不断优化。拥有 7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 个企业技术中心、1 家创新示范企业、4 家众创空间,驱动效应显著提升。

服务优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上半年甘肃海丰信息科技、甘肃兰药药业等 3 家企业认定为甘肃省 2021 年度甘肃省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兰州北陆生物、甘肃欧美亚信息等 3 家企业拟认定为 2021 年度第一批甘肃省科技创新型企业;推荐兰州国大机电等 6 家企业项目申报 2021 年度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推荐甘肃陇工智能等 6 家企业项目申报 2021 年度市级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甘肃蓝科高新、甘肃德福新材料被认定为甘肃省第二批绿色工厂,兰州和盛堂制药、兰州九州通医药被认定为甘肃省第二批绿色供应链企业。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和工程建设领域改革,牢固树立 " 管理 + 服务、抓好大项目 " 工作理念,提升服务效能、延伸服务范围,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已达到 97% 以上。推行 " 一张蓝图 "" 区域评估 " 流程,实行 " 标准地 " 出让模式。

未来,经开区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揽各项工作,围绕在服务发展大局上作贡献、在增强综合实力上见成效、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求突破、在提高城市品位上出实招、在加强生态保护上有作为的要求,加快建设特色化、绿色化、高质量五百亿级园区,争做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李昕 马艳玲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标签

兰州 高质量发展 答卷 甘肃 实体经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