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 " 十四五 " 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实施。这是深圳首次编制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在全国创新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深圳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蓝图愿景和实现路径,编制理念和具体举措均体现出深圳的创新和先行示范,对如何着力打造关心下一代事业 " 深圳模式 " 指明了方向。
规划引领 全面推进关工工作
深圳市关工委于 2000 年 8 月成立,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目前,深圳实现了市、区(新区)、街道、社区四级关工组织 " 全覆盖 "。全市各级关工委共 2091 个,登记在册的五老共 3.2 万人。2015 年、2020 年,深圳市关工委两度获评 " 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
2015 年以来,全市共有 21 个关工组织获评 " 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39 位个人荣获全省 " 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 " 或 " 先进个人 " 等荣誉,并打造了1个国家级关工品牌、4 个省级关工品牌。
深圳关工工作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站在深圳 " 双区 " 建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也面临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品牌特色有待进一步打造和工作保障有待进一步强化等问题。
与此同时,《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铸魂立德工程,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0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 " 五老 " 作用,鼓励更多老同志老有所为。
于是,以规划为引领、推动我市 " 十四五 " 时期关心下一代事业向先行示范方向全面发展,提上了市关工委的议事日程。2020 年 7 月,市关工委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共分十章,阐明了深圳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远景目标、五年发展目标等。规划的编制理念和具体举措均体现出深圳的创新和先行示范。
" 七大工程 " 筑牢先行示范基础
为推进深圳关心下一代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先行示范基础,《规划》提出了 " 组织强化 " 工程、" 队伍优质 " 工程、" 铸魂立德 " 工程、" 关爱关怀 " 工程、" 青工奋进 " 工程、" 湾区交融 " 工程、" 智慧关工 " 工程等七个主要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率先将青工纳入关工委服务对象,通过对青工的思想文化、职业成长、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文体娱乐、婚姻家庭、子女成长、环境融入、法治理念等全方位关心关爱,增强青工的城市归属感和认同感,引导青工崇尚劳动光荣、弘扬工匠精神、投身创新创业,鼓励和支持青工成长成才。
"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为关心助力青工成长成才,规划率先将青工纳入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服务对象,并提出‘青工奋进’工程,体现了规划的创新性和务实精神。" 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铸魂立德 春风化雨育 " 栋梁 "
为加强青少年政治引领和思想道德教育,《规划》提出,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施 " 铸魂立德 " 工程,引导青少年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规划》,深圳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比如," 中国梦深圳梦 " 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深圳精神,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 " 红色电影教育季 " 等形式多样、主题多元的教育活动。
为以良好家教家风建设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道德观念,按照《规划》,深圳将开展 "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系列活动。比如,举办 " 一封家书——重温好家训,传承好家风 " 主题活动,通过亲子互动,鼓励青少年自觉接受教育,主动加强学习,在父母言传身教中传承好家风。并通过活动,增强家庭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营造良好家风。
同时,创新打造 " 走近历史 走向未来 " 主题教育专线。挖掘串连中共宝安一大纪念馆、中英街、国贸大厦、腾讯大厦等深圳东西南北中特色阵地资源,打造初心之旅——传承红色基因专线、寻根之旅——历史文化专线、崛起之旅——改革开放专线、科智之旅——科技创新专线,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青少年与成长对话,与理想对话,与社会责任对话。
为提升宣讲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规划》还提出要壮大优化五老讲师团。遴选优秀五老讲师,根据年度宣讲主题和计划,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青少年的特点,研究开发并广泛宣讲 " 四史 "、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等内容的课程。
此外,《规划》还提出精心打造系列德育品牌课程和基地。十四五期间,系统开发不少于 100 个关心下一代品牌课程,形成课程体系,内容涵盖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等,灵活采用线上与线下、讲授与实操等多种授课方式。同时,授牌不少于 150 家 " 深圳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实践基地 ",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成为青少年提升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的社会主阵地。
湾区交融 增强港澳青少年对祖国的向心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深圳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核心引擎,应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平台搭建,促进深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按照《规划》,深圳将开展 " 湾区共此时 " 系列文化活动,结合 " 中英街 3 · 18 警示日 "" 同心同根国旗升,携手共筑中国梦 " 等活动,推动湾区姊妹学校共建,增进湾区青少年情谊,增强港澳青少年对祖国的向心力。
同时,充分发挥关工委及成员单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作用,助力以 " 前海青年梦工场 "" 国际青年创客峰 " 等为代表的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升级,促进深港澳青年在科技研发、互联网信息产业等方面合作交流,强化创新资源协调配合,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
此外,为关心助力青工成长成才,《规划》提出,推广园区 " 青春助跑 " 十大工程系列品牌活动,实施 " 青春正能量 "" 青春带头人 " 等工程,协同社会各方力量,借助企业、园区、商圈、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关工委,搭建青工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文体娱乐活动、" 产学研 " 项目等,助力青工全面健康发展。
线上线下 智慧关工创新发展
为创新推动网上关工建设,《规划》提出建设集活动平台、宣传平台、管理平台为一体的 " 深圳智慧关工平台 ",实现关工资源管理数字化和关工活动管理智能化。
同时,推动关心下一代品牌课程云端化,将涵盖爱国主义、法治、安全、文明素质、科普、美育等内容的课程上传至线上精品课程库,规范化设计并智能化管理课程资源,为青少年受众、五老讲师、关工工作者三方,打造集备课、选课、听课、评课、存课为一体的智慧平台,精彩一键开启。
《规划》还提出,要利用新媒体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微朗诵、微观影、微展示等系列微互动活动,通过点赞、投票、积分等机制,建立微互动达人榜,提高青少年参与积极性,努力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