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30 日,网曝福建厦门瑞景广场小米之家手机店被洗劫。监控视频显示,6 名少年暴力将玻璃门强行推开,然后迅速冲进店内,将展台上的 25 部手机、2 台平板电脑、2 台笔记本电脑等一扫而空,警报声响起后他们慌忙逃离。
8 月 31 日,据厦门市公安局通报,洗劫手机店的 6 人已全部到案。经查,5 男 1 女中年纪最大的 15 岁,最小的仅 14 岁,均系贵州铜仁籍,现已辍学。
14、15 岁的孩子,本该在初中校园里求知求学,现在竟明目张胆地抢店,实在令人震惊 ! 年纪不大,胆子不小。组团盗窃,他们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时有发生,触目惊心。2020 年 12 月 26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对刑事责任年龄作出重大调整。
已满 12 周岁不满 14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法治与时俱进,低龄未成年人不再是刑事 " 免责人群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不包括盗窃罪。我国刑法规定,年满 16 岁的未成年人犯盗窃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以往的未成年人司法案件中,很多低龄儿童实施犯罪行为后,经过 " 口头教育 "" 罚款 " 等,便可以被父母领回家,从而对法律缺乏敬畏,有恃无恐、肆无忌惮。
尽管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是 " 宽严相济 "。但保护不等于宽容,宽容也绝不是纵容。年龄,不该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伞。预防与遏制青少年犯罪,不能只靠下调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这一招。
误入歧途的孩子们谁来管?怎么管?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成长总会伴随错误和挫折,心智不成熟的他们出现的错误行为,父母、学校以及社会都有责任教育他们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在加强法律约束的同时,更应该强化家长的监管责任,父母须尽到管教义务,对孩子及时纠错纠偏;完善学校的教育机制,强化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加强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强化社会责任,对于家庭有困难的未年人,社区要给予关爱帮扶,对未达到刑责年龄的犯错少年,社会要弥补刑罚与放任之间的空白地带,及时干预矫治。
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守护好每一朵 " 春蕾 ",让 " 青春之花 " 盛放。
ZAKER南京评论员 桃鹿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