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季雨)8 月 31 日,江苏网警发布消息称,在通讯网络诈骗中,犯罪分子把女性作为实施诈骗的首选对象。那么,针对女性群体的通讯网络诈骗类型有哪些?又该如何防范?江苏网警为广大女性网友送上 " 避雷 " 秘籍。
网恋要谨慎:小心王子变骗子
7 月初,沈女士在网上结识一陌生男子,双方颇为投缘,很快便确定为恋人关系。之后,该男子向其推荐了一款名为 " 某货币交易中心 " 的投资平台,在对方的指引下,沈女士开始进行炒外汇投资,第一笔投资 1 万元后,就挣回了 529.49 元并成功提现。
尝到甜头的沈女士在对方的鼓动下又陆续向平台内充值了 34 万余元,欲再次提现时发现其账户已被冻结,对方也失去了联系,被骗 34 万余元。
诈骗手段:扮演成功男士吸引单身女性注意→嘘寒问暖,骗取感情→暴富诱惑,引导投资→前期小盈利,巨额无法提现→卷款拉黑。
网购需警惕:骗子最爱披客服外衣
8 月 8 日,王女士接到一自称是网店客服的陌生电话,对方告知王女士之前购买的奶粉存在质量问题,要为其办理退款,王女士同意后便收到了对方发来的一个二维码。王女士打开之后显示的是某软件退款页面,提示输入银行卡账号、密码和身份证号之后提交并退出。此后,王女士手机接连收到扣款短信,共计损失 1.7 万余元。
诈骗手段:非法获取受害人网购信息→打电话谎称受害人 " 网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 "" 快递损坏丢失 " 等→诱骗受害人到指定平台办理退款、理赔等业务实施诈骗。
求职必看:虚假高薪诱惑应舍弃
7 月下旬,张女士在一孕妇交流群中看到一则招募兼职刷单广告,随即联系对方询问刷单事宜,谈妥后,张女士小额刷了几笔订单后,顺利收到返还的本金及佣金。初尝甜头的张女士为了赚取更高的佣金,便按照对方要求开始做 " 多单 " 任务,连续 9 次刷了 22.4 万余元,钱却一分也没有返还。当她再次联系对方时,发现对方早已销声匿迹,被骗 22.4 万余元。
诈骗手段:以 " 轻松高薪 " 做诱饵吸引受害人兼职→小额试单,引诱上钩→连环忽悠,任务未完成不返款,无限循环→拉黑消失。
收到 " 逮捕令 " 切勿惶恐
8 月 5 日,赵女士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称是某公安局民警,告知赵女士涉嫌一起洗钱案件,需要赵女士添加 QQ 做电子笔录,在对方的一步步引导下,赵女士向其提供了个人信息及银行卡账号、密码和手机验证码,并将自己支付宝、微信中的钱都转移到指定银行卡内,最后被诈骗 6 万余元。
诈骗手段:冒充 " 公检法 " 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涉案→震慑、恐吓要求受害人配合警方调查→远程操控转移资金实施诈骗。
江苏网警提醒,网恋交友需谨慎,凡是网上交友涉及金钱往来的一定要多提防、多查证。凡是接到自称客服 " 退款 "" 理赔 " 的来电,不要轻信。如有疑问,请直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咨询核实。不仅如此,天下不会掉馅饼,永远不要相信那些投资小、回报高、收益高的字眼。最重要的一点是,公检法等国家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让个人转账汇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