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沿着 217 省道一路东行,穿过上花岔乡的地界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一片整齐的色彩斑斓的梯田,绿色、橙色和红色相互交织、彼此衬托,让绵延婉转、坑洼不平的山路也多了些许乐趣。在这个初秋的傍晚,记者一行来到了园子岔乡小岔村,山坳中的小岔村在夕阳的照射下,静谧安然。顺着一条水泥路进村,但见炊烟袅袅,村舍整洁。村道边的山坡上、田野里,刚刚打理完的百合直挺着腰杆,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预示着成熟也酝酿着丰收。
百合种植引来农业蝶变 " 一片天 "
" 要不是那年开始种百合,可能现在家里还是个刚填饱肚子的光景,如今的生活放在几年前咱可是不敢想 "。小岔村村民曹燕说起以前的苦日子感慨万分:" 在帮村里人种百合期间,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种植技术,流转了一部分土地,自己也栽种百合。"
榆中县园子岔乡小岔村原是闭塞落后、经济薄弱的小村庄,以传统种植为主的农业经济基础薄弱,村级组织自身 " 造血 " 功能严重不足,村容村貌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近年来,小岔村所在的榆中县园子岔乡已辐射带动榆中北山地区成为 " 兰州百合 " 主产区之一,规模效应已初步显现,产业发展 " 量 " 的要求已达到。目前,乡域内共有 1 家龙头企业和 12 家规模化合作社,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 1 个,市级龙头企业 1 个,市级示范合作社 2 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3 个,县级示范合作社 2 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 3 个。2018 年 12 月,榆中县园子岔乡被评为全国首批 " ‘人民优选’产业合作示范基地 "。小岔村作为园子岔乡中心村通过打造 " 百合党建 "、开展技术培训、建立党员示范田等多途径,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与技术水平,改善百合质量,最终达到增加农户收入目标。
小小的一株百合,已经成为带动小岔村农业发展的一股 " 攒劲 " 力量。
外加颜值内增气质,加码幸福感
沿着平坦而干净整洁的小岔村街巷前行,广场、文化站、健身器材一一映入眼帘。硬化主次干道、改造给水排水管道、粉刷墙壁、建设文化广场、实施旱厕改造 …… 一项项改造措施的落实,小岔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村庄绿化、街道净化、环境美化的宜居乡村正一步步呈现。老百姓幸福感的提升既要 " 颜值 " 也要 " 气质 ",既要 " 塑形 " 也要 " 铸魂 "。" 文明道德人人参与,美好人文家家受益 ",为不断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小岔村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八个一 " 示范工程为契机,多方联动全面推进,积极开展 " 道德模范 "" 兰州好人 "" 最美家庭 "" 最美母亲 "" 五星级文明户 " 等创评活动,通过典型优秀案例形成示范效应,提升村民素质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宜居宜业安乐祥和是每一个小岔村村民最朴实的愿望,写好这篇文章,小岔村步伐稳健在路上。" 小岔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权说。" 乡上、村上帮助我们发展奔小康的决心我们看在眼里,成绩也有目共睹,我们村的发展马不停蹄,昔日山沟沟里的小土村逐渐变了样子,感觉好像换了个地方一样。" 这是小岔村百姓今天的共识!
据了解,近三年来该村共硬化村社主干道 13.6 公里,改善了全村 350 余户群众出行和 4000 余亩百合运输条件;在 " 六改三清 " 项目中,完成改厕 481 户、改厨 34 户,改猪舍 88 户、改牛羊社 19 户、改炕 33 户,实现常住户能改尽改;实施 48 户建档立卡户 5608 平方米庭院硬化项目,大面积消除面貌贫困;新安装 30 盏路灯,极大方便了农户夜间出行!
用心描绘,小康路上的光景愈加幸福
在随行人员的带领下,走进榆中富源百合产销专业合作社,这是园子岔乡唯一一家 " 兰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 经营主体,这家合作社的理事长滕汉生便是 " 榆中百合联盟 " 的主要发起人,据他介绍,截至目前,联合社员共同开发了 5000 余亩百合种植基地,投资 300 余万元引进了鲜百合真空包装技术和国内最先进的百合干烘干设施,公司百合保鲜库容突破 1000 吨,主要产品已经覆盖鲜百合、百合干、百合花等,现有的培训基地既能同时容纳 120 人开展培训学习,又能为外来客商及本地友商提供最佳产业交流平台。调转车头,矗立在不远处的是一幢灰色建筑物,单从外观来看,足以作为这一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物,走近一看,才知是榆中隆昌耘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百合保鲜库项目基地。据介绍,作为目前全乡唯一 " 千万级 " 投资项目的出资人,合作社负责人滕汉魁属于返乡创业人员。他对记者说,自己漂泊在外多年,看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激动的心情真的难以言表,但屡屡看到乡亲们种出了好百合,却受制于没有保鲜条件而被迫低价出售,心里也很过意不去,想着以自己当前的条件,能给乡亲们解决一点实际困难也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好事。
在采访中,几位农户热情地讲述了他们 2013 年前后全家收入不足 1 万、孩子上学要借钱、生病不敢住院的贫穷岁月的辛酸故事,也听到了种植百合带给他们生活的巨变,走访的几户,几乎都能达到 8 到 10 万元以上,听他们话里话外的自豪,看他们与城里人无异的精心装修,家具齐备的卧室、现代化的厨房以及洁净宽敞的洗澡间,心中第一时间涌起的便是对伟大祖国的赞叹。" 从以前的脱贫攻坚到今天的乡村振兴,太多太多的工作成果只有在百姓的生活中真正体现了出来,如今产业壮大了、农民富裕了、乡村更美了,这才是我们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 园子岔乡党委书记赵冬冬告诉记者,现在小岔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良方,村民们的光景也越来越有奔头,幸福感也在不断地加码。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特约记者 王婷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孙悦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