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兰州市酒泉路街道各住宅小区的楼道口,出现了一个个红色的 " 有害垃圾收纳袋 "。而这正是街道为持续推进垃圾分类 "1353" 工作机制,积极落实市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部署,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一项新举措。
在南稍门社区的一处居民院落内,记者看到 " 有害垃圾收纳袋 " 的醒目处写有 " 大件有害垃圾请投放至小区有害垃圾收集箱 " 的提醒,按照有害垃圾的类别,收纳袋分设了废旧灯管、废旧灯泡、废旧电池、过期药品、家化用品、水银温度计 5 种收纳袋。
" 有害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如果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处理,有毒有害成分会造成二次污染,损害环境。以收纳袋形式在居民家门口进行回收,可操作性强,方便有效,收集到的有害垃圾,物业会通过定期专人集中回收,达到一定量后,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南稍门社区副主任张玲对记者说道。
" 这个有害垃圾收纳袋很实用,以前要扔过期药品或者电池之类的都要特地跑到物业,有时偷懒就直接扔在楼下垃圾桶了。现有楼道里就可以丢,出门时顺手带下来,很省事方便。" 社区居民李阿姨说道。
社区公共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街道垃圾分类又一精细化的举措,希望通过这样 " 袋子 " 走到 " 楼门口 " 的精细化管理分类模式,普及分类知识、提高辖区居民环保意识,全力推进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和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水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娜 文 / 图 / 视频
责任编辑 | 张亚君
值班主任 | 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