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3 日,随着 " 钢盾号 " 盾构机从太子湾站破土而出,深圳地铁 12 号线左炮台站至太子湾站盾构区间左线顺利贯通,标志着 12 号线在地铁四期工程中率先实现全线贯通目标。
12 号线为地铁四期工程首条全线贯通线路
深圳地铁 12 号线起自南山区左炮台站,自南向北穿越南山中心区、宝安中心区、福永片区、大空港及会展片区后,终至宝安区海上田园东站,线路全长 40.56 公里,共设车站 33 座,其中换乘站 18 座。
12 号线计划 2022 年试运营,届时,将串联起空港新城片区、广深科技走廊、先进制造城与科技创新城,成为支撑深圳市西部、前海(蛇口)自贸区、空港新城片区城市发展的轴带,对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2 号线实现全线贯通
本次顺利实现双线贯通的左太区间采用矿山法 + 盾构法施工,其中区间左线盾构段长约 740 米,区间右线盾构段长约 743 米。该区间盾构于 2021 年 1 月 25 日始发,历时 222 天实现双线贯通。
深圳地铁首个穿海隧道区间
深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左太区间囊括了深圳地铁建设领域的两个 " 首次 ",既是深圳地铁建设领域首个下穿浅覆土海域的盾构隧道,也是首个采用泥水盾构机掘进的区间。
▲ " 钢盾号 " 盾构机破土而出
此次贯通的左太区间是地铁 12 号线贯通的关键控制点。施工方中国电建深圳地铁 12 号线左太区间盾构施工负责人吴鑫杨介绍,左太区间穿越海域破碎带是最考验盾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能力的重难点问题,被列为深圳地铁 12 号线最高风险源,也是全线唯一的一级危险源。为了破解盾构穿越海域破碎带的难题,深圳地铁携手中国电建及相关单位积极组织各方专家研讨,将土压平衡盾构机变更为泥水平衡盾构机,同时,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采取海面注浆加固断层破碎带、优化刀具配备等措施,从技术层面降低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安全。
此外,深圳地铁 12 号线沿线大部分途经城市建成区,车站临近重要建(构)筑物 63 处,区间上跨、下穿及侧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 3 处,区间近距离下穿、侧穿建(构)筑物及重要管线 25 处,下穿海域、河流 6 处,线路存在软弱地层、基岩突起、球状风化岩等多变地质条件,施工安全风险高、施工效率低,且与在建线路存在大量接口,施工难度极大。
施工过程中,深圳地铁和中国电建始终发扬工匠精神,通过创新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积累了盾构下穿海域破碎带的宝贵经验,并在双模盾构的施工实践中,创造了国内双模盾构洞内模式转换效率新纪录。
截至目前,地铁 12 号线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完成率达 96%,139 个附属结构已经开工建设,装饰装修、供电工程、通信工程、信号工程、消防工程等工作面已全面铺开。随着盾构区间的全线贯通,地铁 12 号线工程重心将全面转向站后工程。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 文 张焱焱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