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 月 1 日,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经修缮提升后,以全新的面貌与观众见面。历时一年的修缮提升,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有了哪些变化?如何利用展陈和旧址,讲述工运历史?对于未来的发展,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又有哪些计划?近日,记者采访了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相关负责人,为观众揭秘背后的故事。
重点:着重四方面修缮提升
走进修缮提升后的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观众感觉到参观体验有了显著的变化。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修缮提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首先是对东园门楼、红楼、荷花池等建筑文物进行旧址保养保护,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修缮。其次是拆除了红楼内原有的基本陈列,对陈列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布置,在展陈手段上增加了多媒体、幻影成像、多功能沙盘模型、互动装置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再次是改造升级了电路、消防、安技防等配套设施。最后是修缮提升了旧址内环境及配套设施,更新了旧址的标识系统,按照旅游标准翻新园内卫生间、围墙和地面,增添观众休息椅,为观众提供良好的参观环境。
亮点:新征 " 特等爱国证章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修缮提升过程中,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新增征集了省港罢工委员会颁发的 " 特等爱国证章 "。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相关负责人介绍,省港大罢工爆发后,广东各界积极行动起来,争取罢工胜利。参与罢工的人们先后在广州市发起 " 援助罢工周 ",并以赠售援助罢工纪念章等形式援助罢工运动。这枚特等爱国证章即是这时期所办证的,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征集到的这枚证章,是目前所知的较高级别的纪念证章。
此外,展厅内陈列的一些史料、书籍也非常珍贵。在第一部分陈列的 1920 年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劳动节纪念号,是中国最早介绍和报道 " 五一 " 国际劳动节的一期专刊。该期刊有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社会各界名流专门为国际劳动节撰写的文章和亲笔题词,还有各地各界工人组织开展纪念活动的情况报道。
特点: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
" 全新的展厅、全新的展览、全新的服务、全新的体验,可以说是本次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修缮提升的特点。" 展陈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在形式设计和艺术制作上打破传统文物陈列模式,使展览融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本次对基本陈列展览的提升改造,注重增强观众的互动性、体验感,设置 5 个重点多媒体展项,其中序厅的《省港大罢工史迹》短片,对省港大罢工爆发的社会背景、主要事件作了客观陈述,使观众对省港大罢工有了初步了解,引导观众后续参观的情绪;省港大罢工全面爆发重点展项运用幻影成像技术,以庄重、宏大的风格,实现大的场景的逼真展示,以 " 事发沙基 "" 坚强堡垒 "" 英勇先锋 " 三个主题故事环环相扣,剧情紧凑,提炼出来的 " 工人游行之壮观、沙基惨案之惨烈、组织运作之有序、工人纠察之英勇 " 等故事情节,呈现丰富的叙事空间和信息含量,创造出具象化的视觉冲击,让观众捕捉到省港大罢工全面爆发的波澜壮阔历史画面。
二楼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沙盘模型,通过滑轨屏和物理沙盘模型的无缝衔接,表现效果优美、逼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可延展性,让观众直观了解到当年省港罢工委员会的组织运作情况。
规划:开展红色研学精品线路
与附近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等史迹进行互动交流,打造近现代史迹集中展示基地,是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的下一步工作重点之一。据介绍,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计划与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团一大纪念广场对接,以东园文化广场为阵地,以展览为中心,线上线下模式结合,策划开展 " 革命伟人足迹之旅 "" 工人、青年、妇女运动之旅 " 等红色研学精品线路,开展系列主题社教活动,推动红色主题教育与社会服务、社会教育、文化创意传播等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东园文化广场打造越秀区革命史迹主题区域,成为展示革命初心、反映革命历程、弘扬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地标,成为广州红色旅游的靓丽名片、国家级红色文化品牌。
未来,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还将进一步规划和提升。相关负责人透露,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将在服务管理方面追求不断优化,按照建设全国工运史一流展馆的发展目标,不断优化物业服务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讲解员队伍,努力提升服务管理团队的专业化水平,为观众提供良好的参观环境;在展陈内容上追求丰富完善,将继续加强工运史料特别是省港大罢工史料的征集和保护、研究工作,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不断拓宽对省港大罢工史、广东工运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以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展陈内容,不断提升展陈品质,同时开拓展示交流与合作新空间,制作网上展览馆,与省内外红色工运展馆及工运人物专题展馆联合办展、巡展等;在宣传教育上追求活泼生动,将不断丰富红色故事的宣讲内容、加强宣讲队伍建设和创新宣讲传播方式,让红色资源 " 活起来 "。
【知多 D】如何预约参观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实行实名预约制度,观众可以关注该旧址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个人预约。观众可持身份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军人证进行预约。未办理身份证的未成年人请使用其户口本上的身份证号码为其预约,并在预约成功的成年人的陪同下到旧址参观。团体参观预约请拨打电话:020-86153313。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