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通过人民网反映,深圳公明中学初二年级家委会发动所有班级为教师节购买礼品。网友附上截图显示,在初二年级微信群中,有头衔为 "2 班家委会长 " 群成员还发言催促,要求各班家委 " 尽快处理 "。随后,当地教育部门回应,已调查证实了此事。系家委会自主行为,学校教师均未参与,已通知学校要求家委会将集资退还家长。
快到教师节了,此事在网上引发广泛热议。
按照规定,教师是不能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的。但实际上,有些家长还是习惯用礼物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和敬意。如果家长和学生用一张贺卡、一束鲜花表表心意未尝不可。这份礼,重在有心,而不是刻意为之。但公开发动所有班级为老师买礼品,就非常不合适了。何况这种 " 一个都不少 " 的集体送礼方式,似有绑架之嫌,毕竟不是所有家长都赞成和认同给老师送礼的。
尽管家委会 " 集体送礼未遂 ",但我们还是忍不住要问一声:家委会为何热衷给老师买礼物?
家委会是连接家长和老师的桥梁,家委会成员应是家长的 " 代言人 "。但实际上,有些家委会成员想的不是为家长服务,而是跟老师套近乎,为自己孩子 " 谋福利 "。
所以学生家长看到,在一些班级群里,发言最积极的是家委会成员,动辄留言 " 老师辛苦了 "" 老师太棒了 ";平时跟老师走得最近的也是家委会成员,甚至个别人打着全体家长旗号,为个人谋私利。
家委会发动家长给老师送礼并非个例,如此 " 大张旗鼓 " 发动给老师送礼物,用意很明显。有网友一语道破 " 玄机 ":虽然是集资,但是最后大部分的功劳还是会算到家委会头上,实际上就是拿着大家的钱去给自己换取老师的偏爱。
作为父母,谁都想孩子在学校得到老师公正对待,但绝不能通过不正当方式。要相信,绝大多数老师对孩子都是认真负责、一视同仁的。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关键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表现。如果孩子在校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家长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工作,自然会得到老师的青睐。所以,与其纠结送不送礼,不如督促孩子在学校好好表现。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才是回馈老师最好的礼物。
值得一提的是,公明中学还是是国家级绿色学校,广东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就是这样的学校,也出现了 " 灰色地带 ",看来,一些家长还得补上 " 心理课 ",学校在软环境上也要努力保持 " 绿色 "。
现代快报评论员 曹玉兵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