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1-09-06
理性消费的新一代大学生:懂比价 有财商 热衷社交娱乐和公益捐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大学生开学了,生活费够花吗?数据显示,全国 4000 多万名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经超 7000 亿元,尽管如此,现代大学生却并不都是全部依赖父母或一味地买买买的野性消费,而是生财有道,收支平衡,理性消费的新一代。物质充裕的同时,大学生发展了广泛的兴趣爱好,热衷于社交娱乐和公益捐赠,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因超前消费和网络借贷等需要引导的观念。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韵 ■统筹:新快报记者 梁彧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韵 ■制图:廖木兴

大学生消费水平

跟 " 社会人 " 差距不大

根据艾媒咨询《2021 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调研分析报告》,近七成大学生月收入在 1000-2000 元之间,2001-3000 元的也有 16.4%,人均月收入为 1516 元。这个数字看起来好像不是很多,但是跟国民总体数据相比,差距却并不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20 年国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21210 元,平均到每个月就是 1700 多元,这个数字中 30% 是食品支出,25% 是居住支出。而作为还没有正式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已经接近平均线,跟 " 社会人 " 差距不大,可以说过得比较滋润了。

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收入来源,来自父母的占 78%,来自兼职收入的超过 50%,超过一成有投资理财收入,加上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和网络借贷等多种渠道,可以说是生财有道。此外,新一代的大学生更热衷于参与校外生活,体验形形色色的兼职,从中获得一定的社会阅历、人际交往经验和经济回报。

有餐饮商家告诉新快报记者,店里的兼职几乎仅面向附近高校的大学生招聘。跟社会招聘途径相比,招聘大学生的好处有很多,比如文化素质高、容易沟通、性格单纯、工作时间稳定,也不需要额外负担住宿。因为具有这些优势,大学生兼职受到许多社会企业的欢迎。

数据显示,月收入越高的大学生更有 " 财商 ",更懂平衡收支,对父母的经济依赖更少。月收入在 3000 元以上的大学生,接近九成的收入来源于兼职。月收入在 1500 元以上的大学生,过半数每个月有结余。

心仪商品太贵 ?

近四成大学生选择分期和贷款

物质的宽裕也带来了超前消费的观念,遇到昂贵商品选择向父母伸手的比例不到一半,跟分期付款和借贷的人数差距不大。

据中国青年报《2020 大学生理性消费报告》和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的调查数据,89.77% 的学生曾使用分期付款进行超前消费。在超前消费的类型中,主要用于购物的有 85.98%,其次是饮食和娱乐,分别是 65.16% 和 30.30%。调查数据显示,69.13% 的大学生每月超前消费控制在 500 元以下,16.85% 的大学生消费额度超过了 1000 元,开销主要通过下月的生活费补上。有 35.08% 的受访者认为,超前消费 " 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前经济压力 "; 有 79.7% 的学生认为,超前消费 " 容易养成不正确的消费观念,造成浪费 ",其次是 " 增加个人及家庭负担 " 和 " 无法还款,产生信用危机 ",分别有 59.87% 和 52.39%。

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表明,约 55% 的受访大学生认同超前消费,其中约一成有超前消费行为。这部分人之中,四成超前消费金额集中在 500-1000 元之间,分期付款、网络借贷、信用卡、向朋友借钱都是比较常见的方式。

据腾讯教育与麦可思《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当大学生遇到超预算的心仪商品时,只有不到 25% 选择放弃,而选择无论如何一定要拿下的有近 7%。决定购买的人群里,不到 50% 向父母求助,33% 存钱后购买,向朋友借钱的有 15%,选择分期付款和贷款的总计接近 40%。

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对于购买单价超过 800 元的商品,62% 的大学生在购买前会花一段时间详细了解产品信息和价格,46.1% 的大学生会节衣缩食进行必要的大额消费。15% 的大学生会在逛街时冲动购买大金额商品,比例较低。

大学生的钱用在刚需上

追星花的钱没有公益捐赠多

大学生的钱,总体还是花在饮食、日用品、穿着和学习等刚需方面,为兴趣爱好的花费 ( 游戏、追星等 ) 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多,跟花在保健养生上的钱差不多,追星花的钱还没有公益捐赠多。

占据大学生购物清单的,饮食和日用品有 61%,服饰类 58.4%,学习类 48.6%,化妆品类 37.8%,数码产品 28%,社交娱乐类 26.9%,兴趣爱好 ( 游戏、追星等 ) 13.5%,保健品 9.4%。男生吃的花费比女生多,女生在学习上的消费比男生多,在服饰、社交娱乐和保健品类则是两者差不多。

在吃方面,占 51.9% 的还是校内餐厅,校外餐厅只有 11.7%。美团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外卖渠道,占 16.1%,其次是餐厅自营外卖,最后才是占 5% 左右的饿了么。

聚餐和看电影是大学社交生活的主要活动,消费的 61.4% 流向了聚餐,看电影也有 60.5%,其次是占 40% 的送礼,接着是旅游和 K 歌。对游戏、追星等兴趣爱好的消费,约四成集中在 100-500 元。《中国首份 00 后大学生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大学生人均的追星支出为 71.3 元,公益捐赠则有 94.7 元。

购物爱做功课爱分享

男生比女生更爱用特价平台

跟 " 社会人 " 一样,网络购物也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渠道。据腾讯教育与麦可思《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显示,54.2% 在校大学生更偏好网络购物。淘宝 / 天猫,京东 / 京喜和拼多多都是常用平台,其次是抖音,苏宁 / 国美,小红书和快手。根据淘宝特价版的数据,使用特价平台购物的男女生比例是 7 比 3,男生更 " 抠门 " 会省钱。

艾瑞咨询《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做购物决策时,45.3% 大学生会向亲友推荐品牌 ; 女生更看重他人评价或推荐、个人喜好及颜值,男生则看重品牌。大学生最信赖朋友或网友的个人使用体验,或自行了解产品参数,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较低 ; 他们乐于推荐好用的产品,45.3% 的大学生会向亲友推荐好用的品牌 ; 网络和社交是其了解产品信息主要来源。

天猫校园与校果《2020 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研究报告》和《天猫校园人群洞察报告》也显示,近六成大学生会在消费前通过短视频、直播、网络问答等平台了解商品信息,避免 " 踩雷 " 和冲动消费。他们最喜欢的促销套路是 " 简单粗暴 " 的打折和满减赠券,其次才是赠品、抽奖和公益活动。

吸引大学生的网络商品必须是物美价廉,因此,各种电商的购物狂欢节特别受这个群体的欢迎,期间能发生两三倍于平时的消费。

至于每天花在浏览购物网站上的时间,六成大学生选择在 30-60 分钟。分析师认为,大学生购物时间的增长与其获取商品信息渠道的增多以及商品种类的增多有关,虽说传统电商平台上的商品介绍是主要参考渠道,但社交媒体上各种 KOL 的种草意见也能对大学生起到不小的影响作用,无形之中也会增加大学生的购物时长。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2020 大学生理性消费报告》 艾媒咨询《2021 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调研分析报告》 艾瑞咨询《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 天猫校园与校果《2020 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研究报告》 天猫校园《天猫校园人群洞察报告》 腾讯教育与麦可思《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 随手记《中国首份 00 后大学生消费大数据报告》 国家统计局 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媒 淘宝特价版等。

相关标签

理财 经超 中国青年报 国家统计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