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9-06
深晚报道丨“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系列采访活动走进光明 踏上红色土地感受科学城魅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9 月 3 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 " 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 " 系列采访活动走进光明区。20 多家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先后参观了光明区党史馆(方志馆)、虹桥公园 - 大顶岭绿道、左岸科技公园、茅洲河碧道(光明段)、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筑梦 · 红色家园等。采访团在探访光明区红色地标、重温革命历史的同时,感受光明科学城的发展建设成果与科技魅力。

▲ " 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 " 光明采访团合影(受访单位供图)

重温红色奋斗史

展望未来科学城

▲采访团参观光明区党史馆(方志馆)(受访单位供图)

走进光明区党史馆(方志馆),展示墙上的一幅幅图片、陈列柜中的一件件实物,将大家带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光明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是党在深圳地区最早的活动区域和农民运动的策源地,闪耀着深圳第一个党小组的星星之火。

光明区党史馆(方志馆)讲解员侯嘉仪介绍道,今年 6 月 24 日开馆的光明区党史馆是深圳市首个区级党史馆,全馆实行党史馆、方志馆 " 双馆合一 " 模式,致力于打造区级党史宣教新平台。

整个展馆以时间为主线,分四个展厅系统地介绍了光明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不懈奋斗史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

党史馆中还有沉浸式观影区、互动沙盘等现代化的互动设施,让参观者身临其境,重温光明地区从 " 光明农场 " 到 " 光明新区 " 再蝶变为 " 光明科学城 " 的发展历程。

高新科技促发展

自然风光常相伴

▲左岸科技公园展厅中的光明区空间布局沙盘(深圳晚报见习记者王涛摄)

位于光明区茅洲河碧道试点段的左岸科技公园展厅,以 " 科学 + 生态 " 为主题,展示了近年来光明区在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三大领域取得的成果,展现了光明科学城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使命担当。展厅正中间,巨大的沙盘结合大屏幕,详细介绍了光明科学城 " 一心两区,绿环萦绕 " 的总体空间布局,光明中心区、装置集聚区、产业转化区、科学城蓝绿活力环的恢宏布局尽收眼底。

走进展厅后的园区,穿梭在公园的廊桥和栈道相互交错缠绕,宛若游龙,科技感十足的 V 形桥,连接公园各功能区。穿园而过的茅洲河,两岸芳草鲜美,空中飞鸟盘旋,不时还有鱼儿跃出水面,这幅美好的景象得益于光明区在茅洲河生态环境治理中所付出的努力。

茅洲河上游段管养单位技术负责人邹国胜告诉记者:" 通过政府这几年的大量投入,科技展厅和茅洲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可以领略科技对生态治理的作用。"

热火朝天搞建设

党群服务慰人心

▲ " 筑梦 · 红色家园 " 接待台(深圳晚报见习记者王涛摄)

" 最开始很多工友都不敢相信这里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路过的时候都只伸头探看,不敢进来。" 在筑梦 · 红色家园党群服务中心工作的史萌向记者说。为深入贯彻 " 以人民为中心 " 服务理念,光明区围绕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打造了全省首家建筑工地党群服务中心—— " 筑梦 · 红色家园 "。

不同于其他的党群服务中心,筑梦 · 红色家园是由 23 个集装箱和活动板房拼装而成的,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可拆卸、可移动、可循环使用,真正实现工地迁移到哪里,党群服务中心就覆盖到哪里。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党群服务中心分为 " 红色加油站 " 学习区、" 绿韵水吧 " 休闲区、" 橙心服务 " 服务区、" 蓝色筑梦厅 " 展示区以及板房活动区 5 大功能区,设有书架、电脑、桌球等娱乐设施。同时,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志愿者来此,为工友提供理发、修鞋、缝补衣物、手机维修等服务。筑梦 · 红色家园增强了来深建设者的获得感、幸福感。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光明区这片红色土地上生机盎然,光明科学城这个被寄予厚望的科技创新之城正在飞速崛起。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王涛

相关标签

生态环境 深圳 红色基因 生命科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