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给村上的人说了一句我需要个电饭锅,没想到这么快就送到家里来了,还送了这么多鸡蛋,太感谢你们了!" 张秉禄热泪盈眶地说道。
张秉禄是达川镇幸福村的一位特困户,享受低保,本人未婚,肢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父亲也是残疾人,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党史教育开展以来,达川镇党员干部通过走访群众征集意见,收集到了他的 " 微心愿 ",党员薛晶看到这个微心愿第一个提议由她来认领完成。
一副象棋、一个篮球、一本书 ...... 每一个微心愿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满足 " 微心愿 ",填补 " 小缺憾 ",需要从较为特殊的群体入手。对此,西固区重点围绕低保特困户、贫困儿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小微物资需求、政策扶持需求、社会事务上门服务等便民需求以及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组织号召地企在职机关党员深入开展 " 圆梦群众微心愿 " 和 " 回报家园 " 行动,旨在以党组织和个人为单位,积极对接包抓联系(居住)社区,动员全社会主动参与,对征集来的辖区群众 " 微心愿 " 进行 " 圆梦 ",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填补政府投入不足。
吴青山是西固区社会组织爱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孩子,今年 15 岁,他的微心愿是一个蓝色的电话手表。他在三四岁时出现癫痫症状,眼睛看不清了,前一段时间住院做了手术。爱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党员社工对他特别关注,想办法为他申请了众筹。像吴青山这样需要社会关注的孩子还有很多,借助圆梦群众微心愿活动,他们都得到了想要的文具、书籍和电话手表,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郭卫红是兰州经济开发区西固园区办公室机关支部的一名党员,前期她在走访临洮街街道居民时,发现一位 80 岁的老党员,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独生儿子下岗、儿媳也患重病,老人吃不起药,卧床不起。看着老人痛苦而憔悴的面容,她向老人郑重承诺:" 阿姨!您放心,您的药我来买!" 在郭卫红的帮助下,老人渐渐能下地走路了,生活的希望在老人心中升腾,她亲手养了蟹爪莲让社区代为转送,老人逢人便流泪抒发肺腑之言:" 是卫红帮助我度过了难关!"" 真要感谢社区干部,他们背我下楼推着我到小区里晒太阳,享受暖阳。" 家住西固区四季青街道西固巷社区粮食局北楼莲花小区的剡大妈逢人便这样说。
69 岁的剡大妈身患脑梗、瘫痪在床,老伴韩大爷近期摔伤,腿脚不便,老两口又是失独家庭,居住的楼房没有安装电梯,平常剡大妈只能靠轮椅在家活动。老两口期望能下楼散散心、晒晒太阳和邻居们聊聊天。西固巷社区了解到老人的小小心愿后,社区领导组织工作人员及时上门,将老人背下楼,推着轮椅带老人在小区里晒太阳、散心,舒缓老人心中孤独的情绪。同时安排专人,定期上门帮助老人下楼晒太阳,办好为民的小微实事。
西固区图书馆馆长魏玲莉为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经常深入一线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紧盯群众所想、所急、所盼,积极组织开展 " 助力微心愿送书 " 志愿服务活动。根据需求精心挑选采购科技类、文学类、保健养生类、少儿类、文学类、科普类等内容多样的图书,并送书上门,以送书阅读温暖人心、提振精神,真正把知识送到群众家中。
据了解,西固区各个社区党委充分发挥政府与居民的 " 桥梁纽带 " 作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从学习党的革命历史中汲取强大精神动力,沉下身子为困难群众解困纾难。他们结合 " 微心愿 " 活动,组织社区网格员对辖区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走访入户,动员在职党员主动认领,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需要人的手中。临洮街街道后街社区一位困难居民感慨到:" 党的政策好得不得了,党和政府的民生工作做得深刻,做到了我们心坎上,党培养了一大批好领导、好干部,是我们的贴心人呀 "!
" 圆梦微心愿 " 行动既是一场爱心的互动,也是一段温暖的传递。西固区将 " 圆梦微心愿 " 行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引领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党员干部为民排忧解难的具体行动,真正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动。
目前,西固区 13000 余名地企党员同进社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 12000 余人次,认领完成群众 " 微心愿 "4250 个。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