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法检查现场,城管执法人员对宝安某小区开具罚单罚款 2000 元。 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9 月 1 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 "《条例》")正式实施一周年。6 日上午,记者跟随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宝安区新桥街道办事处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对多个住宅小区进行走访,查访垃圾分类落地实效。
从即日起至年底,深圳在全市范围内分阶段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执法专项行动,聚焦 " 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 四个环节。9 月是专项行动的集中执法阶段,将连续推出三个执法周,分别对住宅区、重点场所和收运处理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宝安两小区被罚 2000 元
在宝安区星悦豪庭小区 1 栋楼下的垃圾集中投放点,记者看到厨余垃圾桶的投放入口处残留着一些剩饭剩菜。由于天气炎热,走近后能闻到轻微的异味。
现场执法人员介绍,早在 9 月 5 日上午,执法人员在对该小区进行检查时,就发现此处垃圾集中投放点存在不整洁的情况,且厨余垃圾桶内混着许多其他垃圾。执法人员当即对小区物业管理处下发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物业管理人员在一天内整改完毕。然而,直到 6 日上午执法人员再次来到现场时,前一天残留的剩饭剩菜仍未被清理。
在新桥街道裕盛华庭小区入口处的垃圾集中投放点,记者看到,不仍有居民将垃圾放在桶外,桶内的垃圾也未严格按相关指引进行分类,厨余垃圾等都胡乱地扔在标注有 " 其他垃圾 " 的桶里。与上一个小区相似,据执法人员介绍,该小区同样是收到责令整改通知书后,未能在限期整改。
根据《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一项,执法人员对两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开处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处以 2000 元罚款。"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深刻的教训,以后会加强管理、加强巡逻,避免这种情况再发生。" 星悦豪庭小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垃圾分类处理成效显著
记者从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虽然垃圾分类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形势向好,市民分类习惯明显提升。一年来,深圳垃圾分类按照 " 大分流细分类 " 原则,基本形成了 " 集中分类投放 + 定时定点督导 " 分类模式,以及 " 分类收集减量 + 分流收运利用 + 全量焚烧处置 " 的回收处理模式,推动生活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治理,垃圾分类处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数据显示,目前,深圳生活垃圾产量约 3.23 万吨 / 日,全市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回收量达到 0.96 万吨 / 日,其他垃圾量 1.54 万吨 / 日,市场化再生资源量达到 0.73 万吨 / 日,在住建部组织的 46 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考核中名列前茅。
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置量方面,深圳已实现 " 三减一增 ":可回收物日均分类回收量增长 34.3%;有害垃圾日均分类回收量增长 28.2%;厨余垃圾日均分类回收量增长 90.4%;其他垃圾日均处置量下降 6.1%。截至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达到 45%。
此外,全市 4017 个住宅小区和 1715 个城中村共配置约 2.15 万套分类投放设施,分类收运车辆 3402 台,建成分类处理设施 151 处,做到专车专运、分类处理,全链条分类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全市已建成 5 大生活垃圾能源生态园,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 2 万吨 / 日,基本实现全量焚烧、趋零填埋。
全市已建成 22 个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为了做好垃圾分类科普工作深圳一共建成了 22 个。其中,展陈面积 1500 平方米以上的有 9 座,累计接待市民近 30 万人次。
同时,还初步构建了涵盖公共教育、社会宣传、学校教育、家庭指引、现场督导等一体宣传督导体系,全市约 1.2 万名党员到社区参与了志愿督导活动,让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
记者了解到,传播垃圾分类文明理念,培养公众垃圾分类法治意识的同时,执法部门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仅在 8 月,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立案 1390 宗,其中投放义务人 1257 宗、投放管理人 94 宗、收运单位 39 宗,拟罚款总额 282650 元。
《条例》实施以来,市、区城管部门持续开展常态化执法,截至今年 8 月底,检查垃圾分类投放点位 21 万个次,检查垃圾分类收运车辆 1.6 万台次,共立案 1.67 万宗,执行的总罚款额度达到 270 万元。
据介绍,下一步,深圳将继续用好激励机制和执法手段,充分发挥 " 蒲公英 " 公众教育平台的宣传、引导作用,同时探索推出一些创新举措,以 " 百分标准 " 推动深圳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深圳晚报记者 高灵灵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