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周虎琴 记者 宋体佳)不论严寒酷暑,他每天上下学高峰期都化身成学校 " 门童 ",变执勤为护学,为孩子们开车门、背书包、撑雨伞,确保 " 涉学 " 交通事故 " 零 " 发生。14 年来,他累计护学 20 余万次,护学路程 30000 公里,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 " 警察爸爸 "。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护学岗在全省推广。作为常州金坛交警大队的一名基层民警,陆旭东用 14 年的忘我奉献赢得了社会的肯定,也把自己活成了警界榜样。今年,52 岁的他入围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面对掌声和荣誉,陆旭东却说:" 我只是做了一名基层民警该做的事。"
△陆旭东
交警化身护学 " 门童 ",14 年无一起涉学交通事故发生
52 岁的陆旭东现任常州市公安局金坛分局交通警察大队四中队指导员,据了解,性格耿直的他有过 17 年的军旅生涯,直到 2006 年才转业到金坛,成了一名交警。此后不久,陆旭东就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安排到金坛城区最为拥堵的华罗庚实验学校路段执勤。
在接手新的工作之前,陆旭东暗下决心,他不但要打通 " 堵点 ",更要守护孩子的安全。经过仔细观察分析,陆旭东发现家长停车接送孩子是造成道路拥堵的主要因素,于是,他由 " 警察 " 化身为 " 门童 ",把 " 执勤 " 升级为 " 护学 "。从那以后,每天早晨华罗庚实验学校门口都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一个警察在不断地开车门、牵小朋友的手下车、关车门、送小朋友进校门,嘴里在不断地叫喊着 " 把手给我 "" 当心 "" 快进去 "。一名跟拍陆旭东十余年的摄影爱好者统计,开车门、牵小手、关车门、进校门,同样的动作陆旭东每天要重复近 500 次,来回奔走 10 公里。14 年来,陆旭东在护学路上奔走了 30000 公里,护学超 20 万次。
"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坚持做。" 陆旭东把 " 护学 " 工作做到了极致,短短十几秒 " 护学 " 路,他将他的 " 交通小课堂 " 穿插其中。" 下车往右看,看好脚下,不要跑 "" 家长往前看,当心孩子 " 这些话他每天要说数百遍。
忘我奉献引来家长点赞,学生称他为 " 警察爸爸 "
长期的 " 路面晒 "、一天 400 次的喊话、超负荷的奔走 …… 这些都给陆旭东的身体造成过伤害,他还常常遭受着胃痉挛、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折磨。其实早在部队的时候,陆旭东的右腿曾经两次骨折,留下了 30 厘米的伤疤,阴雨天就会隐隐作痛,可他从未提出换岗的要求,依然每天坚持在护学路上。
△陆旭东
担心接打电话分心影响工作,护学路上,陆旭东从来不带手机。也正因此,儿子生病了、摔伤了 …… 他都处于失联中。就连父亲突发中风生命垂危时,他也因为没带手机错过了家人打来的 30 多个电话,等他护学结束赶到医院时,父亲早已离开人世。这成了陆旭东最为遗憾的事情,每每提及都会哽咽落泪,但他却并未因此改变护学时不带手机的习惯。
陆旭东 " 护学 " 的善行在当地传为佳话,许多家长在地方网站上留言为他的善行点赞。2014 年,华罗庚实验学校开展了一次 " 描写熟悉的人 " 为主题的作文竞赛,参赛作品中,很多学生都写到了陆旭东。有个学生文章里这样写道:" 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把我们护送进学校。他的微笑里饱含着温馨,眼神里充满着暖意,他是我们最美的警察爸爸!"
面对掌声和荣誉,他说:我只做了该做的事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2 年 6 月,陆旭东所在华罗庚实验学校路口被命名为 " 陆旭东护学岗 ",成为全省首个以个人命名的护学岗。在他带动下,其他学校门口也陆续有了护学行动,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此外,陆旭东还从交通路口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开展各类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50 多场,制作并发放交通安全宣传页达 10 万余张。
为了解决华罗庚实验学校周围交通问题,陆旭东还多次提出合理化改造方案,在他的努力下,学校门口拥堵现状得到显著改善," 涉学 " 交通事故 " 零 " 发生。此外,陆旭东和队友们还根据城区 13 所学校附近的交通状况,制定了 " 一校一策 " 方案,有效提升了交通通行率。为了使陆旭东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金坛区交警大队筹建了 " 陆旭东工作站 " 和 " 陆旭东工作室 "。如今," 陆旭东护学岗 "" 陆旭东工作站 "" 陆旭东工作室 " 不仅成了新警入职锻炼的前哨,也成了全省领先的多渠道交互式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去年 12 月,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在全省公安交警部门开展向陆旭东同志学习活动。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公安楷模、二级英雄模范、江苏省最美警察、江苏省人民满意公务员 …… 当掌声和荣誉喷涌而来,陆旭东却说:" 我只是做了一名基层民警该做的事。只要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