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处的范畴,来自闽东北一个美丽的小县城,名叫寿宁。寿宁山势险要,交通不便,位居闽浙两省交界,素有 " 两省门户,五界通衢 " 之称。范畴的父亲是寿宁县司法局一名普通党员干部,常叮嘱子女做事做人要讲原则、讲奉献,不能铺张浪费、虚荣攀比。这就是小时候的范畴,对党员最初的印象,全部来自于父亲。
" 父亲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子女,都要求十分严格,有时甚至不近人情。" 周末的时候,父亲常常带着孩子们步行几公里回乡下老家帮忙干农活,父亲说:" 这是忆苦思甜 "。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记得有一次,范畴问父亲," 这么多小道,万一迷路了该怎么办?" 父亲回答," 迷路的时候,你要站在高处。只要找准了方向,路就不会远。"
也许是潜意识里 " 子承父业 " 的执念,2002 年大学毕业后,他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深圳市司法局下辖监所的一名管教警察。入职不久," 非典 " 突然来袭。关键时刻,那些佩戴党徽的同事冲在最前面,他们坚毅的身影给了大家莫大的安全感,他们的眼中闪动着的光亮引领和鼓舞着大家。在他们的带动下,范畴第一批参加了隔离封闭值班,一干就是整整 45 天。封闭执勤期间,他递交了自己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至今还能感受那份炽热。
2006 年底,范畴借调深圳市司法局办公室负责综合文秘工作。由于材料遗失,他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经过组织的培养和考验,2009 年 7 月终于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时,他说当时的心情既激动,又坚定。
2012 年底,他开始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对象流动性大、监管难度高、突发情况多。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他不断加强学习,认真钻研业务,加上之前派驻南山区司法局一年的社区矫正实战经验,迅速成为了处室业务骨干。
在工作中,范畴自觉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冲锋在前,认领硬任务,敢啃硬骨头。记得有次,上级通知短时间内组织全市 80 多名暂予监外执行社矫对象进行病情复核。时间紧、任务重、保密要求高,组织难度非常大,范畴主动承担组织协调工作,从反复推敲制定方案、联系定点医院、协调后勤保障,到人员汇集转运、现场秩序维持、安保和应急处置等,与领导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全力以赴。直到最后一名社矫对象完成复核检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感觉筋疲力尽。一位老同事曾感慨," 每次事情到了你这里,就觉得有了着落,特别的踏实。"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范畴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前往光明抗疫。出发前,他仔细佩戴党员徽章,虽然感觉肩负重任,但心里多了一份从容,因为前方 " 光明 "。如今,他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已近九年时间,成为处室最 " 资深 " 的同志。九年来,他参与推动和见证了深圳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 " 社区矫正法 " 实施以来,深圳社区矫正工作进入快车道,日新月异。目前,深圳在册社矫对象已超过 4100 人,再犯罪率常年保持千分之 0.60 以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深圳市、区两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已基本全覆盖,深圳市司法局社区矫正 " 中心 + 基地 " 和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先后成立,信息化核查、跨部门办案系统陆续上线,社区矫正教育频道、社区矫正 " 法务官 " 等创新举措不断推出。深圳社区矫正工作已成为一个标杆,为全国社区矫正工作提供着深圳样板和深圳经验。
" 最难的工作就是人的思想工作 "。作为一名领航者,为迷途的人点燃一盏灯,引领偏离人生轨道的社矫对象重回生活正轨,这是一个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职责与自豪。作为一名党员,范畴深知每名党员都应该是一面旗帜,必须指向胜利的方向,虽然道阻且长,但找准了方向,路就不会远。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司新宣 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