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入秋后,不少人会感觉咽干舌燥、唇干口渴,晨起鼻子干痒不适,这就是典型的 " 秋燥 "。中医认为,秋季是收藏的季节,我们人体内的湿气也会随之收藏,导致体内缺水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秋燥。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而秋燥最易伤肺,五行中,五脏中的肺对应自然界秋季,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所以外感燥邪多从肌肤、口鼻而入。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主治中医师陈波燕指出,鼻子发干发痒,中医称 " 鼻燥 ",该病多发于体质较虚者和经常吸入不洁气体者。患者自觉鼻内干燥不适,或有刺痒、异物感,常诱使患者挖鼻,引起小量鼻出血。
现代医学认为,鼻子发干属于鼻炎的一个常见症状,具体说它是干燥性鼻炎的最重要症状,而干燥性鼻炎的发生与气候、职业因素等有密切的关系。干燥性鼻炎系鼻黏膜长期受刺激而发生黏液腺体萎缩、分泌减少引起,黏膜因而干燥甚至有浅表糜烂常诱使患者挖鼻,引起少量鼻出血。对于这种情况,不要经常用手挖鼻。
陈波燕医生推荐以下穴位,日常可以多加按揉,缓解鼻子干痒不适。
穴位一:上星穴
定位:属于督脉,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1 寸。
功效:降浊升清,熄风清热,宁神通鼻。
操作:一手食指按揉上星穴,3-5 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穴位二:印堂穴
定位:属于经外奇穴,此腧穴位于人体额部,在两眉头的中间。
功效:明目通鼻,疏风清热,宁心安神
操作:一手食指按揉印堂穴,3-5 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穴位三:巨髎穴
定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人体的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功效:冷降胃浊,清热熄风 , 明目退翳。
操作:双手食指按揉两侧巨髎穴,3-5 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穴位四:迎香穴
定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功效: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操作:双手食指按揉两侧迎香穴,3-5 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穴位五:液门
定位:在手背部,当第 4、5 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降浊升清、疏风散邪、清热消肿。
操作:用拇指置于穴位上,其余四指于小指固定,拇指稍用力按揉,每次 3-5 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度。
穴位六:孔最穴
定位:属手太阴肺经,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 寸。
功效:宣肺解表,肃降废气 , 凉血止血。
操作:左手(右手)拇指按揉右手(左手)孔最穴,每次 3-5 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度。
Tips:外出佩戴口罩也能减少鼻子干痒
一、外出时应该佩戴口罩,避免粉尘吸入鼻腔,这样可以让口鼻部位的湿润度更高;
二、日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多喝水,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尽量少熬夜;
三、入秋后避免过多食用煎炸食品,可以适当选择滋阴润肺食材,如玉竹、百合、银耳、雪梨等;
四、纠正孩子用力抠鼻子的不良习惯,避免损伤鼻黏膜;
五、室内加湿不可少,在室内放一盆清水,或每天晚饭后用湿布擦地板,维持房间的相对湿润。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李镓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