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02 期
- 欢迎收听 -
(点击音频,聆听故事)
制作人:周梁一歌(晓峰)
朗诵 / 文:淮安一院 蔡冬青
忙碌的日子,总觉得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来到扬州已经一周多了,从最初的紧张、激动,到现在的从容、淡定,我似乎已经能够适应这样快节奏的支援工作了。
回想最初接到领导电话的时候,正陪着宝宝在画画,领导在电话中问我:“家中有没有什么顾虑”,我低头看着两岁半的儿子,心里满是不舍,但又想到有更多这样的家庭需要我们去帮助,便坚定地回了句:“没有顾虑,随时待命”。当我告知家里人,我需要外出支援时,身为警察的丈夫虽然担心,但非常支持,家国天下,本就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他坚定地拍了拍胸脯说:“有我在,后方安好”!出发的第二天,是爷爷出殡的日子,我的心里既悲伤又愧疚,我知道我不能送爷爷最后一程了,但我也知道爷爷不会希望我做一个逃兵。我不想当英雄,只是想尽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初来扬州,我和同事都被震惊到了,记忆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城市,一夕之间全部变了,仿佛一双巨大的手,将所有的喧嚣与繁华强行按压了下去,扬州变成了一座“空城”,只能看到警察同志在每个路口巡逻排查。到了酒店,志愿者很热情,帮我们搬运行李与物资,并提醒我们注意防护,保护自己。
翌日,我们便开始了临床工作,我们支援的是扬州东方医院,这里的工作量几乎是我们原来的两倍,节奏非常快。真的很难想象,在我们来支援之前,这里医护人员是怎样挺过来的。由于部分医院血透室医务人员被隔离,肾脏病病人需要规律透析治疗,便被分流进不同医院,工作量的空前加大,人员不足,白天黑夜连着上是常态。由于疫情,他们已经被隔离在医院一月有余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并没有将他们击垮,他们没有丝毫的抱怨。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隔着面屏和口罩依然可以看到他们“弯成新月”的眼睛。支援工作琐碎而繁重,但平凡枯燥的生活中,总有些不经意的温暖,我清晰地记得前几天,我给一位奶奶上机时,她问我:“小姑娘,你是来帮助我们的吗?”我点了点头,她说:“我是个基督教徒,愿主保佑你和你的家人”,随后她便开始祷告,虽然我没有宗教信仰,但那一刻真的好感动,眼眶一下子湿了,突然明白了“白衣”的意义:为甲,为盾,为烛光,为星河 ……
此刻的扬州,华灯初上,万家灯火,街上却空无一人,电影《中国医生》里有句话我想共勉,一个外国人问中国人:“是怎么做到让几十万人呆在家中?”,中国人答:“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强调的就是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鲁迅先生亦有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光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炬火。”所以,我们支援疫区是在发光,闭门不出是在发光,出门带口罩是在发光,不聚集不恐慌不传谣也是发光 … 点点萤火,汇成人间星河,驱散阴霾,照亮天际。
今天,我们同气连枝共克时艰;明年,一起烟花三月下扬州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