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9-12
美丽乡村记者行丨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乡村旅游让村民走向致富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9 月 10 日,兰州市 " 美丽乡村记者行 " 采访团走进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古梨园,成片的梨树眼入眼帘,阵阵梨香扑鼻而来,一个个成熟的梨子挂满枝头,在微风中摇曳,十分喜人。

上车村位于什川镇北部,全村总耕地面积 2000 余亩,其中,桃树、古梨树面积为 1458 亩,以软儿梨、冬果梨为主打品种。上车村地处沿河一带,独特的地理条件,加之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梨子具有果肉清脆、汁水甘甜、入口化渣的特点,品质非常好。成片的梨园不仅给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带火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打造特色街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在上车村,有这样一条街,全长约 1000 多米,街道两边墙体上有 " 什川梨园四景 "、" 丰收 "、" 五十六个民族 " 等一面面栩栩如生的文化墙。街道与古梨园自然错落,并且有灌渠、田道贯穿全街,布局天成,环境优美,路面整洁,这便是位于什川景区万亩梨园核心区域的陶园街。2020 年被评为全镇无垃圾示范街、新时代文明示范街,也是民族团结示范街,该社有村民 156 户 624 人,主要产业以种植优质林果业及旅游业为主。

近年来,由于销售方式落后,陶园社收入锐减,村民转变观念,自发决定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打造 " 陶园田园一条街 ",集农贸、观光、餐饮、娱乐、民宿,农耕文化体验为一体,大力提升旅游品质,经政府的科学论证和村委会的不断努力,陶园社经过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建成农家乐 35 家,农耕体验场地一处,民俗馆一家,安置劳动力 100 多人,仅旅游业一项,户均收入 1 万多元。

而陶园街的街面墙体,彩绘雕塑工艺精美,有什川梨园四景、人物景观、名人字画、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图案。" 我们邀请民间艺人将本地风土人情、家风家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以墙体彩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游客更直接的感受什川人文风光。" 什川镇副镇长陶世伟介绍说。

每年梨花盛开的时候,游客络绎不绝。进入街道就可以看到,花草鲜艳,梨树形状,千姿百态,令游客惊奇妙赞。而陶园街各经营户结合美丽乡村的大好时机,在不断创新,开拓进取,以热情优质的服务,迎来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农家乐让村民钱包鼓起来

66 岁的魏周言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见证了上车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告诉记者:" 在上车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梨园,但早些年,我们都是推着小推车从村里来到兰州市区销售自家的梨来维持生计。当时,光路程就要花费两个多小时,一年到头挣不上 1 万元。如今,路修好了,街道更宽敞了,靠着什川古梨园的资源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兴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过上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讲起上车村的变化,魏周言笑容满面。

近年来,上车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打造了旅游文化街巷陶园街,打通乡村旅游产业链。现今的陶园街干净美丽,就连梨园内的环境卫生也得到了彻底清理整治,一面面生动形象的文化墙让前来游玩的客人更加舒心惬意。

魏周言直言,自己以前没有经营农家乐,家里的收入靠软儿梨、苹果和桃子等农产品,日子过得不太宽裕。自从 2019 年以来,在村党支部和党员的带领下,陶园街掀起了一股 " 卫生风 ",大家自觉地组织起来,不定期搞卫生、清垃圾、美环境,魏周言和儿子每次都参加,街区的环境好了,游客也越来越多。

村民纷纷开起了农家乐,魏周言也不例外,开始在自家梨园里摆上了桌凳,开起了农家乐,旺季时每天满桌,净挣了 2 万多元。每次与人谈到今昔收入对比,他总是难掩心中喜悦,脸上露出笑意。

而农家乐的兴旺,给上车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的同时,也让精神富起来。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程珊珊 文 / 图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相关标签

美丽乡村 兰州 光和 天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