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登县柳树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项目,充分融合景观依托、农事参与、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四大元素,推动乡村旅游从‘传统农家乐’的 1.0 版向‘民宿休闲游’的 2.0 版转变,构建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圈,塑造特色乡村度假品牌,打造了一批像越国开心农庄、美乐幸福农场、李家湾吉普赛民俗小镇、复兴渔家乐等集休闲乡村旅游、乡土乡愁气息、旅游产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越国开心农场:走合作社经营之路 创建共同富裕的美丽乡村
一片片紫色的薰衣草铺满田间,一幢幢农家小屋掩映在绿荫深处,清新的空气透着泥土的芳香。行走在乡村田野间,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处处让人享受视觉的盛宴。蓝天白云下,百亩薰衣草花如海,宛如一个紫色的梦境在人们眼前展开。9 月 10 下午," 美丽乡村记者行 " 走进永登柳树镇越国开心农场。
据了解,永登越国开心农场是一家大型休闲生态农业企业,经营休闲观光、房车宿营、乡村旅游、儿童游玩、花海观赏、设施农业、蔬果釆摘、土鸡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服务、稻草艺术文化创意等多项业务,累计投资 8600 万元。永登越国开心农场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精神,紧扣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契机,依托当地自然资源,紧紧围绕 " 三变 " 模式,积极探索休闲农业 + 乡村旅游 + 精准扶贫新路子。同时采取土地入股、村集体资金入股、财政补助资金配股等多种形式,吸收村集体资金 100 万元入股分红;吸收 60 万元财政补助资金以 1:1 比例与群众闲散资金进行配股分红;流转 500 多户农民土地入股,每年参与分红。
正在农场花海中劳作的员工冯子文告诉记者,他是当地黑城村人,几年前家里的土地全部入股开心农场,现在老两口都在农场打工。两人每月收入能达到 7000 多元,而且年底还有土地入股分红。" 以前种地没有收入保障,土地入股后,我们家的收入有了保障,家里每年固定收入在 9 万元左右 "。冯子文开心地说,现在生活越过越红火,家里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而且还购买了小轿车,并在永登县城购买了房屋,他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 越国开心农场建成后,先后招收了当地黑城村的 70 多名村民来农场打工,人均收入 3000 元左右。" 开心农场的负责人说,农场今后将壮大合作社成员队伍,提高种植效益,增加种植户的收入。
美乐幸福家庭农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吸引村民回乡创业
蘑菇大棚里,柳树镇牌路村的村民张建香正在忙碌地采摘成熟了的蘑菇,虽然她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但脸上却带着幸福的微笑。" 在幸福农场打工,我感到很幸福!" 张建香在幸福农场打工已经三年了,几年前全家五口人靠种植农作物为生,收入低不说还不稳定,自从她到幸福农场打工后,每月收入达到 3000 多元,生活有了改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现在我们家年收入在 5 万元左右,除了在幸福农场打工,丈夫和儿子还在外地打工,土地也租赁给了他人,每年还有稳定的租金,现在的生活我感觉非常满意!" 张建香说。
永登县美乐幸福家庭农场位于永登柳树镇牌路村,农场目前已建成四区一基地的发展模式,即生态餐饮区、科普研学区、无公害果蔬采摘区、休闲娱乐区、食用菌产业基地。近两年,借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三变改革的东风,积极吸纳本地村民入股农场,先后与牌路村村民签订 " 增资配股分红协议 ",农户入股资金 40 万元,年收益保底分红 6%;于复兴村 32 户村民签订 " 增资配股分红协议 ",共入股资金 22 万元,年收益保底分红 6%。
据了解,幸福农场本着让农民 " 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利 " 的宗旨,积极吸纳本地富余劳动力务工,并将务工岗位首先当地村民倾斜,吸纳当地务工人员 80 人,全年收入户均增加 2.5 万元。农场流转村民土地 320 亩,年支付土地流转金 16 万元。当地的村民除了务工收入还有土地分红,既有效的利用了土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能让农民在家门口务工挣钱。
采访中,幸福农场负责人徐金莲告诉记者,随着农场的扩大,现在一些村民在农场里开始自己建棚,种植蔬菜、草莓和蘑菇,这些村民自建的大棚农场除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外,还给予销售上的支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保障了农场的产品质量。目前在幸福农场打工的当地村民有 120 人,他们除了每月能有 3000 多元的收入外,年底还有资金和土地分红。幸福农场将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把食用菌的产业做大、做强。并鼓励当地年轻人回乡务工创业,为家乡的振兴做出贡献。
据了解,目前永登县柳树乡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新业态,去年累计接待游客 5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000 多万元,旅游已成为柳树乡的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葛强 文 / 图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