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秋中的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黄土岭镇七一村愈发红火,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在村党支部书记万森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里修建的红色文化展览馆。一段段文字,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文物,将七一村的红色历史娓娓道来。
解放战争时期,七一村属盖平县九区管辖,盘踞在盖平县境内的卢家匪帮投靠了国民党反动派,并向党领导的农村基层政权发动了猖狂的反扑,大肆抓捕和杀害我党基层干部和工作队员。丁隽一、吕庆余、王希珍三位革命烈士就在这块红色的乡村土地上生活和战斗过,最后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用党的生日命名这里为 " 七一村 "。
" 一进吕王沟,步步踩石头。土地墙上挂,春种秋不收。" 这是七一村昔日贫穷面貌的真实写照。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七一村人民继承烈士们的遗志,如火如荼加快发展。1961 年,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的宋任穷同志先后两次来到七一村,并根为七一村题写了经济发展的 16 字要求:" 治山治水、植树造林、养猪积肥、科学实验。"
1969 年至 1974 年,七一村学习大寨的经验,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七一村刘淑云、张永芹、勇术珍等著名的 " 八大嫂 ",以钢铁般的意志参加了吕王公社举行的 28 次大会战。
(数万只候鸟在营口大辽河口的湿地上觅食蓄力,起舞天空,构成一道道妙不可言的景观,这也是对环境敏感的候鸟为营口生态环境投出的信任票。祝雅芬 摄)
但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七一村集体经济发展一度滞后。2015 年末,七一村被纳为省级贫困村。
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王鹏经过日夜走访,最终把目光锁定在村里的红色资源上。2018 年," 七一红色文化展览馆 " 正式落成。通过一番推介,七一村成为大石桥市乃至营口地区的红色 " 打卡 " 地。
红色小山村走上绿色致富路。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中,七一村大力发展菌棒寄养、黑猪养殖、民宿客栈等产业,助力农民脱贫增收。其中,近三分之一的村民从事香菇种植。这个曾经的空壳村,2020 年村集体收入达 24.2 万元,全村产业分红 15.99 万元,贫困户平均分红 1776.7 元。
修建 4.8 公里柏油路,新建文化广场 2000 平方米,安装路灯 249 盏 …… 七一村正形成以 " 红 " 带 " 绿 " 良好发展态势。
" 七一村 " 是营口百年辉煌巨变的一个缩影。营口红色资源丰富,既是辽宁建立中共党组织较早的城市,又是英雄辈出的城市,有红色文化遗址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0 多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7 处。
红色营口,坐落于渤海岸畔、辽河之滨,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镶嵌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正中。营口地处沈阳和大连之间,总面积 5427 平方公里,总人口 232.8 万人,是东北第二大港口城市。
记者了解到,营口曾经是辽宁轻纺工业基地,纺织、印染能力居全省前列,烟、盐、纸等轻工产品行销全国,1966 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汽车万能试验器,1990 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轮胎动平衡仪。
(数万只候鸟在营口大辽河口的湿地上觅食蓄力,起舞天空,构成一道道妙不可言的景观,这也是对环境敏感的候鸟为营口生态环境投出的信任票。祝雅芬 摄 )
" 奋进 "" 改革 " 是营口的发展姿态。" 十三五 " 期间,营口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四位,成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获评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325.5 亿元,铝制品、钢铁、镁制品、石化、粮油食品五大产业产值突破 1900 亿元,民营经济总量占比突破 81%。
全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营口,如今沐浴着改革开放再出发。
——鲅鱼圈区获批东北唯一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营口自贸区挂牌运营以来,高标准完成国家改革试验任务,累计推出 402 项创新政策,33 项全省推广,3 项全国推广,注册企业突破 7200 户;
——东北唯一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城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市、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
(向海而生的营口,大气磅礴。张配仁 摄)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营口,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正扎实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续写新时代发展的新荣光。
短评: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红色营口的蝶变是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 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回眸这段历程,我们深受震撼、深受启迪。
当前,我们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胸怀 " 两个大局 ",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 " 两个一百年 "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战略清醒和自觉。
" 中国开放的大门必将越开越大。"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我们必须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坚定答好新时代答卷。
营口日报记者 曹巍 田华 朱琳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