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是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可以用来显示血管、体腔等,作用很大,但是对造影剂过敏人群来说,伤害却是灾难性的。56 岁的陈先生,此前就因为检查中造影剂过敏,差点倒在手术台上,这两年,他有两条颈动脉闭塞,急需开通,却因为造影剂过敏,一直无法手术。9 月 14 日,记者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内科医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终于帮他开通了血管。
▲术中 B 超实时监测支架位置
56 岁的陈先生,人生的最近十年,一直在求医中。8 年前鼻咽癌,术后接受了很长一段时间化疗。两年前头晕心慌,在广州医院做了心脏和全脑造影,那次检查,差点让他命丧黄泉。" 做完检查就过敏性休克了,直接原地抢救,医生说是造影剂过敏。" 万幸的是,抢救过来了。
也是那次检查,发现陈先生左颈动脉完全闭塞,右颈动脉闭塞 90% 以上,医生说,这是中风的前兆,也是他总头晕心慌的原因,必须想办法开通。
临床上,像陈先生这样的血管闭塞,有两种办法开通,要不做颈动脉内膜剥脱,要不微创植入支架。对陈先生来说,植入支架明显难度更大,也有禁忌症,因为他是造影剂过敏患者。
造影剂,是用于造影检查的必需品,是为了增强影像观察效果,而注入或服用到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化学制品。植入支架开通血管时,将它注入需要检查的血管中,能使血管显露原形,然后通过系统处理,使血管显示更加清晰,便于医生诊断或进行手术。对造影剂过敏,也就意味着无法用常规手段植入支架。
于是,陈先生选择了外科手术,做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闭塞的右颈动脉有所改善,但是随后在复诊中发现,再次狭窄了。
怎么办?如果任由血管闭塞下去,陈先生势必中风。以他的身体情况,无法再承受外科手术,只剩植入支架这一条路,但他又对造影剂过敏,有没有什么替代方案呢?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组织多学科讨论,请来神经外科、麻醉科、影像科、超声科等会诊,专家们讨论后决定另辟蹊径,放弃造影剂,改用超声。
用超声来辅助植入支架,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超声科主任朱永胜带着超声设备进 DSA 手术室,精准地定位到闭塞位置。幸好,陈先生血管的闭塞位置位于颈部,便于用超声定位,如果是位于颅内,超声设备恐怕也无能为力。
定位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刘亚杰从大腿根部刺入导丝,把支架送到闭塞位置,然后退出导丝,装上探头,再前往支架位置,看支架是否贴合," 整个过程很顺利,支架跟血管壁贴合很好。" 随后,超声检查显示,血管开通,血流正常,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陈先生头晕心慌症状有所缓解。
整个过程看起来云淡风轻,其实是老手才有的自信。开通脑血管本来就如同 " 在刀尖上舞蹈 ",没有了造影剂,就如同开车没有导航,医生必须全靠经验游走导丝,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 目前临床上,造影剂不需要做过敏试验,因为无法预测是否会真正发生过敏反应。这个患者比较特殊,所以我们想了另外一种办法,在超声的辅助下完成手术。刘亚杰表示。
据悉,2018-2020 年,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一共完成 732 台颅内外动脉支架四级手术,位居深圳前列,最快 DNT(静脉溶栓)时间 38 分钟,获深圳市卫健委《深圳市最佳取栓中心》称号,最近,又被中国卒中学会评为 " 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质量改进十佳模式 ",广东仅 2 家医院入选。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通讯员 林奕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