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安宁区刘家堡街道福兴南社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扎实开展 " 我为群众办实事 ",在街道 " 红心℃ " 引领下,深化拓展党建品牌 " 睦邻工坊 ",强党建、促服务、解民忧、聚合力。
9 月 15 日上午,记者来到安宁区刘家堡街道福兴南社区二楼书法园内,66 岁的辖区居民许元怀老人正在挥毫泼墨,不一会功夫一幅书法作品大功告成。" 自从社区成立书法园以来,辖区退休的干部职工 30 多人纷纷参加书法园的各种活动。学习书法,对大家来说是一种思想的修养,从我们小区和谐文明这个角度来讲,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写书法,练练字,对修身养性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活动。书法是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瑰宝,我们要把它继承下来,作为社区居民都非常乐意参加,在这种环境之中,大家都感到自己的晚年生活是幸福的、是快乐的。"66 岁许元怀老人对记者说。刘家堡街道福兴南社区党委书记李昊洲告诉记者,书法园成立后,把辖区的一些居民聚在一起,社区也积极鼓励辖区居民来这里写字。从刚开始的一笔一画,最后通过自己的刻苦练习以及许老师的悉心指导,把写的字最后挂在咱们书法园的墙上,居民的书法作品可以去展示,也可以去参加社区组织的一些比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居民的自信提高了,也积极参加到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当中,对辖区氛围营造以及综合治理、关心他人等方面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在安宁区刘家堡街道福兴南社区另一间教室内,辖区的大妈们穿着鲜艳的衣服,正在教练的带领下,随着音乐的伴奏跳着手指操。" 自从社区给我们辖区居民开辟出这么大一块场地,供大家唱歌、跳舞,我跟其他的老姐妹一个礼拜五天,基本天天都来,通过锻炼,我们精神也好了、心情也好了,大家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一天都觉得很开心。"74 岁的祝联娣老人对记者说。" 社区的社工、领导对我们非常关心,非常好。我原来坐轮椅,每天都是被推着轮椅来跳舞,跳舞的老年人当中也有一些残疾人,通过跳舞做操,我渐渐的腰直起来了,腿也有劲了,信心也有了,终于摆脱了轮椅的束缚。通过锻炼,我感觉身心愉悦,身体都向好的方向发展。"81 岁吴秀珍老人说。" 我们不光看到的是跳舞,在辖区居民们跳舞的同时也带动了周围的一些人。通过这个集体活动把一些心情不太好的老年人,慢慢地拉进我们的这个团队当中,让她们打开心扉,放下过去,去面对更好的生活。" 李昊洲对记者说。
安宁区刘家堡街道福兴南社区另一个特色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内陈列着画葫芦、刺绣、香包、画脸谱、泥人、剪纸、秦腔等。虽然馆内面积不大,但陆续有辖区居民前来参观。据社区党委书记李昊洲介绍,今年,社区和文化馆特意连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馆的初衷一是让老年人老有所乐;二是给辖区的青年人提供一个平台,通过传统文化的了解再去制作一些葫芦、蛋雕等手工作品,释放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三是把这些传统文化展示在辖区的孩子面前,让他们从小就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据李昊洲介绍,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福兴南社区认真贯彻落实组织部署,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持续巩固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成果,广泛宣传动员,集中交流研讨读书班、自主学、空中邮寄展开学、线上推送与线下互动相结合,发挥老党员、老干部 " 余热 " 作用,以老带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实现党员学习不停步、全覆盖。创建文明城市社区一直在路上,社区发挥 " 三社联动 " 作用,推进社会组织培育、项目自理、丰富活动载体。在现有 11 支居民自治服务队基础上,拓展 " 七彩阳光 " 志愿服务,结合党员双报到双服务,以 " 疫情防控 "" 环境整治 "" 保护母亲河 "" 文艺汇演 "" 法制讲座 " 等系列活动,践行基层为民服务宗旨。各类志愿服务 30 次,宣传群众千余人。下一步,安宁区刘家堡街道福兴南社区将进一步推动 " 微幸福 " 工作开展,挖掘辖区 " 能工巧匠 ",助力 " 社区规划师 ",为社区居民添景观、添去处、添活力、添人文情怀。挖掘辖区可利用的物理空间、物质空间,使它们在 " 能工巧匠 " 的手中,焕然一新,拓展城市社会空间、人文空间、心理空间,拉近党群距离,共享和谐人居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同时,将进一步凝聚辖区的居民,做好辖区的各项工作,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伊晓明
实习生 成小俊 文 / 图
编辑丨王璇
责任编辑丨安周霜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