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9-17
深晚报道丨快速消除隐患 坪山区全面提升应对地面坍塌综合防范能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坪山区地防办开展道路雷达检测工作时,在坪山大道与绿梓高架交叉口附近机动车道上发现一处地面坍塌空洞隐患。

接报后,区地防办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了围挡警戒,组织相关单位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核查并组织交通疏解。随后,相关单位迅速提出解决方案。经过多部门通力合作,次日凌晨就将隐患处理完毕,当天下午恢复交通。

据了解,根据现场调查,该隐患区域长 3.8 米、宽 3.7 米,体积 20.9 立方米。空洞隐患区域下方地铁 14 号线隧道穿越,南侧有一条横穿道路的成品油管道,北侧有一条横穿道路的高压燃气管道,东侧非机动车道上有一条沿车道方向雨水管线,西侧非机动车道外存在管廊施工开挖。

根据各单位排查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相关人员随即对隐患进行钻孔验证。经过现场研判,各单位一致同意由地铁施工单位中铁三局对隐患区域进行灌浆处置。

" 整体灌浆量约 17 立方米,我们在次日凌晨 5 点就完成了处置,几个小时后地防办对空洞灌浆后的地下土体密实度进行复测,结果显示合格。" 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地面坍塌隐患成因主要是排水管网破损,以及受地铁施工、深基坑、顶管作业等地下工程影响。近年来,坪山区未发生较大地面坍塌事故,但随着城区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市政交通、城市更新、水污染治理等相关项目工程规模及数量逐日递增,地下设施日趋复杂,事故发生概率随之增加。

坪山区坚持 "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 的方针,高度重视地面坍塌隐患防治,大力引入探地雷达、内窥检测等高科技手段排查。

今年 3 月,坪山区地防办使用三维雷达检测手段发现坪山大道某处车道下方存在一处约 12 平方米的地下空洞,属于全市第一例三维雷达发现的隐患。

截至目前,坪山区已连续两年组织完成约 1000 公里车道的探地雷达空洞检测,对发现的空洞隐患立即治理、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坪山区积极补齐历史欠账,将 399 条市政道路的排水管网纳入老旧排水管网工程,全面进行检测,对存在缺陷、隐患进行修复。

此外,坪山区率先统筹安排 1000 万资金,用于保障地面坍塌抢险工程,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为抢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据介绍,坪山区已进入历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地下工程施工阶段,14 号、16 号地铁线地下盾构工程、深圳技术大学等 50 多个深基坑工程,对地面坍塌防范构成了较大压力。

接下来,坪山区将继续把地面坍塌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始终把地面坍塌防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优化地面坍塌防治机构,加强统筹领导,保障防治资金,坚决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应对地面坍塌的综合防范水平。

深圳晚报记者 叶洋特

相关标签

雷达 地铁 事故 安全隐患 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