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7 日一早,开阳县双流镇白马村田坝间的小路上,出现了王立军的身影,这是他 " 上任 " 管水员的第 57 天。和往常一样,王立军先来到水泵房查看加压设备的运作状况,然后挨家挨户检查自来水管网。
" 杨伯,你们家这几天有自来水的嘛,水缸都是满的。"" 都有水的!" 在老人杨华明家的院坝里,王立军拧开水龙头。" 水压太大,都冲到缸子外面去了,不能浪费水。" 王立军边说边将水阀关小,并再三叮嘱管子不通水时要及时叫他来修理。
路过寨子里的水井,王立军感慨地说道,村里没通自来水前,村民日常吃的都是井水。一进入干旱季节,这三处水源都会枯水。去年,自来水管接通后,村民们高兴了好一阵儿。没想到才试用了一个月便停了水。王立军说,用水难成了两个村组三百多人的心结。
今年 6 月,白马村村民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反映了自己 " 守着自来水管没水用 " 的困境。经问政平台积极转办,6 月 29 日,开阳县水务局、双流镇水利站等部门赶赴白马村实地了解情况。
" 去年罗家坝和石坎组自来水工程建成后,由于用水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等原因,试用期过后水泵房一直无人管理,因此没有继续供水。此外,由于加压泵房里的供电变压器是独立报装,每月产生的变损费要由村民平摊,导致原本每吨 3 元的自来水变成每吨七八块,村民难以接受。" 经过一番了解,双流镇水利站站长班光贤道出了症结所在。
为解决村民用水问题,7 月初,双流镇召开专题会议,对整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首先,双流镇水利站对自来水管网进行了排查,确定无损坏后恢复了自来水供应。
紧接着,水利站组织村民召开会议,成立了由王立军等四名村民组成的管水委员会,每两天对自来水管网进行一次巡查,定期对水泵房进行维护。管水委员会打通了水利部门和群众间的壁垒,更好地将服务延伸到群众中去,及时发现群众的需求,村民遇到水管漏水等用水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向管水员反映,管水员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双流镇水利站派专业人员来修复。
同时,针对村民反映的高水费问题,经双流镇与县供电局协商,决定将水泵房配套供电资产移交给供电部门管理。当月起,罗家坝组和石坎组的村民只需按每吨 3 元交水费,不再平摊变损费。
就这样,白马村村民没有自来水用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 现在高兴哦,有自来水了,我和老伴再也不用出去打水了。要谢谢政府,不然我们得不到好水吃。" 说起家里通了自来水,杨文秀老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村民曹阳打开家中洗脸池的水龙头,一股清亮的自来水流了出来:" 水又大又干净,热水器也用上了,再也不用拿电磁炉烧水洗澡了。"
" 再也不怕天干没水吃了,难过的日子都过去了。这水来之不易,平时用水要节约。" 村民李世群感慨。
……
王立军继续挨家挨户检查用水情况," 村民吃上自来水不容易,我一定要管好这根水管。" 远处,黄灿灿的稻田连成一片,随风泛起波浪,映衬着乡亲们的笑脸。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庆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