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9-22
午休丨让鲜花盛开在宛川河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站在高山眺望远方,一条蜿蜒的河流像随风飘落的丝带一般洒落在大地,铺展开来,一直延伸到我的脚下,然后顺着泥石流冲刷形成的沟壑汇聚,不断的向前,扭曲、延展、再汇聚 …… 直到消逝在眼前。这就是宛川河,一条干涸的露出了河床砂砾的季节性河流,一条滋养了河岸两畔居民数千年的母亲的河流。

我所支教的远山中学正如点缀着这丝带般大地上一个小小的图案,镶嵌在河岸山坳里碧绿的菜畦和玉米地中间,映衬着她洁白的教学楼,是周围一簇一簇的村庄和像血管一样掩映在绿树背影下伸展开去的乡间道路,连接着学校。

今天,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我要开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我的心情些许有点紧张。

同行的该校教师张老师向我简要的介绍了两个班级的整体学习状况,并建议说:" 王老师,只要你盯紧前几排那些素质高,爱学习的学生认认真真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 至于后边那几位你可小心一点儿。"

从她欲言又止的神态中我感觉这里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一般,教师们艰辛的付出并不等于会得到相应的回馈。后来,我了解到这里的学生来自 " 五湖四海 ",家长们匆忙的生计也许耗尽了他们每天的精力,淹没了他们配合学校做好对子女的日常管护和安抚孩子们离开故乡产生的烦躁心理等,任由 " 脱缰的野马 " 自由 " 觅食 "。我怀着这样的忐忑揣测走进了上课的教室。

一切和往常一样,与我以往教学的班级别无二致。全班静悄悄地,期待的眼光紧盯着我肢体的移动转动着脸庞,充满了好奇与知识的渴望,我心里想。我扫视了一下整个教室,尤其是那些需要特别 " 叮嘱 " 的学生,没有发现什么异样就开始了讲课。

上课的内容是第一章《我们共同的家园》。我让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页,共同朗读引题: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世界很大,世界又很小,

……

便开始了讲解第一课《同住地球村(——互动开放的世界)》。

" 同学们,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广阔的世界,看看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一边说,一边转过身,猫下腰,打开了视频按键。

画面上展现出 2016 年,首列从中国武汉直达法国里昂 " 汉新欧 " 国际集装箱班列驶过宛川河的画面;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表报告称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确实在大幅缩小的实证材料;中国大力恢复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广西,东北等地区森林覆盖率在逐年提升;最后放映到探究与分享的内容 " 为孩子找水杯 " 的环节。突然,一个碎小地,接连不断地嗑瓜子声音打断了我和学生们观看视频的兴趣。循着声音的来源,一个坐在教室后排,中间的女生正手里剥着瓜子,不时放到牙床上发出了不协调的声音。我盯着她足足观看三四分钟,一种若无其事的专注的神态惹起了我的情绪。

" 后边中间嗑瓜子的那位同学请你站起来。" 我提醒道。

一阵沉默,没有人主动行动。我走过去,站在她的课桌旁," 就是你,请你站起来。"

" 凭什么?我就是不起来。" 一脸的蛮狠与不屑的眼神,俨然是个正要发飙的 " 主 "。尴尬、愤懑,我一时不知所措接下来该怎么办,讲什么内容,真想一把揪出来狠狠地揍上一顿 ……

旁边,她身后的几位男生和女生们似乎在幸灾乐祸地望着我,手里拿着的笔不时地在拇指尖上转动着,左右摆动的肢体连同课桌下隐约看见的膝盖在摇摆中对应地晃动着似乎在看着我的笑话," 看你今天怎么办?"

我,定了定心,稳了稳神,回到讲台,翻开书,回想起要接着讲的内容,无视刚才发生的一切,完成了这节课的授课任务。

下课了,我 " 邀请 " 她,目送她走在前面来到了我的办公室,簇拥着她的是集体办公的我的同事们。霎时,一种 " 烦心 " 的压抑感弥漫了整个空间,没有人说话。我让她站在较为宽敞的地方看着我批改的作业。

顺着眼睛的余光,我看见她手放在上衣的口袋里,昂着头,麻木的眼神在天花板上乱串。

" 过来。" 我处理完了作业,语气生硬地叫着她。" 已经是九年级的学生了,马上要升学考试了!你已经接受了九年的教育,连起码尊重教师,遵守课堂纪律的上课常规都不懂吗?"

" 我不考学!" 她硬气的答道。

" 这么说我是你家雇来的教书先生,教室里坐着听课的只有你一个人?大家都得顾及你的情绪?" 我的确生气了,不加逻辑的语言奔嘴而出。

我确实生气了,还想教训她几句。但是,她没有回答,愤懑的神情从她一上一下耸着的肩膀和起伏的胸膛看得清楚。话题无需再持续,接下来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 过了一会儿,隔壁张老师柔声地打了圆场。

" 汪涵,你到这边来。" 她拖着僵硬的脚步极不情愿地转过身,走了过去。

" 我们是一个楼上的邻居,可以说是我看着你长大的。王老师这么大的岁数,该是你的父辈了,他教好你们也很不容易,……" 张老师压低了嗓音,以柔和的声音开导着,了解着汪涵课堂外边的故事。

汪涵同学,上小学三年级时父母离异,父亲不久再婚,和继母生活在一起。为防止家庭矛盾升级,她一直寄养在奶奶家,由奶奶照料她的日常起居。父亲很少过来看望他们,奶奶家的抚养费由二伯一家承担。二伯家有个男孩,该是汪涵的表弟,奶奶似乎平常更乐意与表弟唠嗑,拉家常。她感觉很落寞。

" 但这也不是你课堂捣乱的理由呀,你看 ……" 张老师继续开导着,比画着与其他同学作比较。汪涵的脸色转变了,低下头,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从眼眶里滚了下来,弥漫了脸颊,不断地顺着下颌骨流淌,浸湿了衣领 …… 她的袖口。我被自己内心的怜悯融化了,原本生气的神色瞬间化为乌有。

汪涵转过身,恭恭敬敬地向我鞠了一个躬,嘴里喃喃地说了一声 " 对不起。" 转身就走了。

我怀着感激之心向张老师报以微微的笑容。

释放着刚才不快的心绪,从座椅上站起来,透过窗户眺望宛川。春天的季节格外忙碌,人们抓紧时光紧张地耕作,田垄上绽放的小花在清风中摇曳生姿。

感谢张老师的解围,感谢这里所有的人,我心里想着,是他们在喧嚣的世界自甘平庸,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在平凡的工作中坚定党的教育信念,践行党的教育思想,在看似平凡的小事中体现着自己的价值和操守,涵养着这里纯洁的民风,荡涤着孩子们烦躁的心绪。是他们燃起了这里孩子们前行的希望,是他们挺起了这里家长们心头的期盼,是他们叙写了这里动人的故事。正如眼前的河畔小花,不计较于贫瘠的土壤,不埋怨干涸的河床,以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展现着生命的魅力,散发着芬芳和顽强的生命气息,给人以拼搏的精神和力量。

感谢你们的陪伴,让我感动,让我更加坚定前行的路,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作者:许爱红)

责任编辑丨李雪岚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相关标签

教学 上课 泥石流 里昂 法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