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直肠癌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相比中、高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通常使医生左右为难,选择保命还是保肛门和生育功能?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吴小剑主任医师团队通过强化新辅助治疗与 AI 影像预测相结合,成功救治一年轻未婚超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既保证了手术的根治性和术后的生活质量,更守护了病人的尊严。
来自外省 28 岁的小王(化名)留学归国后一个月发现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在外院确诊后经推荐前来吴小剑主任医师处求医。
经过检查发现,小王肿瘤下缘距离肛门齿状线仅 2 厘米,纵径达 5 厘米,并且已浸润穿透肠壁全层(T3),直肠系膜多发可疑转移淋巴结。按照传统的治疗模式,小王须切除肛门,终生与造口相伴。术前还要进行新辅助放化疗,而盆腔放疗所带来的放射性损伤,将不可避免地将损伤他的生育功能。此时,小王的父亲请求道:" 吴医生,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请您一定要保住他的肛门,他以后还要结婚生娃!"
如何在根治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小王的肛门功能和生育功能?吴小剑团队为小王制定了 " 强化术前 FOLFOXIRI 三药联合贝伐珠单抗 " 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在强化药物治疗争取最大程度缩瘤效果的同时,避免放疗损伤。此外,为进一步保证生育功能,小王在接受治疗前采取了精子冻存措施。
经过强化的术前新辅助治疗后,患者肿瘤退缩明显,排便症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吴小剑团队将前期开发的 "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深度学习预测人工智能(AI)模型 " 用于评估患者疗效(部分结果发表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结果提示:小王肿瘤退缩至完全消失的可能性很大,预测评分达 78 分,远远超过系统的预测截断值(0.5 分)。接着,吴小剑在近日为该患者小王施行了保护盆腔自主神经(PANP)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前切除术,成功为他保留了肛门,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性功能。术后病理如同术前预测,小王肿瘤疗效评估 0 级,达到了 pCR(显微镜下未见肿瘤细胞残留),提示术前的强化新辅助治疗效果显著。目前小王恢复顺利,已满意出院。
吴小剑表示,与欧美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直肠癌呈现 " 两高一低 " 的特点:年轻患者占比高、局部晚期患者比例高和肿瘤位置距离肛门低。一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不得不接受切除肛门的手术,同时手术前施加的放疗还将损伤生育功能。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对生活质量往往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肛门排便功能、性功能和生育功能,一直是团队探索的主要方向。
经过前期临床实践,该团队提出了 " 强化 FOLFOXIRI 三药联合贝伐珠单抗 " 的去放疗新辅助治疗方案,并据此开展了全国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试验(FOBEAR 研究),目前进展顺利。此外,团队基于深度学习 MRI 数据建模技术,开发出一款可用于预测直肠癌新辅助疗效的模型工具,在预测肿瘤 pCR 的准确性可达 90% 以上,该模型在这位患者身上也得到了验证。吴小剑团队期待该方案能够在未来临床试验结果中得到进一步佐证,进而使此类患者接受最佳、最合适的治疗。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