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医生,请您帮忙看看这个乳腺钼靶的片子拍的对不对。"9 月 16 日,远在新疆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放射科的医生兼技术员百合给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学科的副主任医师周雯发来微信,向她咨询乳腺钼靶的问题。这样千里之外的咨询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了,自从周雯从喀什回到深圳,时不时就会收到喀什妇幼保健院的微信咨询,每次她都会耐心地详细解答。
2020 年 7 月,深圳市卫计委部署了新一轮柔性援疆任务,周雯与深圳其他医院的 23 名医生一起参加了医疗援疆团队来到喀什,她负责帮助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影像科培训乳腺钼靶的规范操作。6 个月的援疆日子呼啸而过,周雯说,这是一段值得回味一生的宝贵经历。
▲在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带教
克服不适,积极投身当地抗疫工作
2020 年 7 月,周雯刚到新疆喀什不久就遇到了新冠疫情,原本安排好的教学计划不得不中断。随后,周雯和其他的援疆队友们都被安排上门给当地居民测核酸。" 当地交通不方便,为了去居民家里采样,汽车、大板车、小摩托我都坐过了,条件比较艰苦。" 周雯说,7 月份的新疆天气炎热,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很快全身衣服就汗湿了。为了节省防护服,一天只穿一套,她也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核酸采样
周雯说,夏季的疫情稳定后,到了 11 月,再次出现一波疫情,医疗队又开始上门做核酸采样。新疆的冬天很冷,经常手冻到连采样瓶都拧不开。有一次周雯被安排到一个村子里给居民采样,到了晚上当地没有招待所,也不能住居民家里,于是大家就在公交车上睡了一夜。第二天又继续到下一个点去采样,到了晚上,大家被安排在一个幼儿园里休息,每人一张小床。
▲入户核酸采样
虽然又苦又累,但居民群众一声声的 " 亚克西 " 和 " 谢谢 ",就让她忘记了寒冷与乏累。周雯说,这一切都很值得,也是段难得的经历和体验。" 虽然我们和当地居民语言不通,但他们非常纯朴,都对我们这么远过来帮助他们心存感激,让人觉得很温暖。" 周雯说。
授人以渔,把精湛医疗技术留在喀什
经历了抗疫的艰苦,还有繁重的教学培训工作等着周雯。在这家硬件和软件都相对落后的医院,国家在当地实行了免费的两癌筛查,当地采购了专门的检测仪器,但却很少有医生会操作,周雯此次援疆的任务就是教会当地的医生如何做乳腺癌筛查的钼靶检查。
▲伽师县乳腺癌筛查
受疫情影响,原本的 6 个月教学时间只剩不到 4 个月,加上当时有一段时间需要隔离,只能采用线上教学,不如面对面的教授效果好。因此,周雯教学压力很大,每周要给当地的医生们上六次课,教会他们正确的操作流程,检查的正确手法,如何阅片等新技术、新业务。周雯说,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里 90% 以上的医生是维吾尔族,他们的求知欲很强,学习非常认真和虚心。
此外,周雯还赴喀什地区伽师县和叶城县做乳腺癌筛查项目的指导和培训工作,为该院开展了第一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提高边远地区妇女健康水平,逐步建立维护妇女健康的长效机制。
▲叶城县乳腺癌筛查
2021 年 1 月,当周雯结束半年的援疆返回深圳时,当地的医生都觉得非常不舍,一方面是情感上的不舍,另一方面,是觉得还没有学够影像知识。为了持续帮扶,周雯建立了微信群,承诺有任何医疗技术问题都可以随时提问,大家可以进行线上沟通和交流。
一次援疆路,一世援疆情!对周雯来说,这段援疆经历珍贵又难忘,在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对她个人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历练,也让她更加珍惜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