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9-24
袁塞:解构新时代背景下的明道文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行知路上陶花开之茉莉花

代表人物:袁塞

△袁塞

花语故事:正如袁塞曾经执教过的一节公开课——《爱如茉莉》那篇课文里描述般,茉莉花看起来并不起眼,芳香也并不浓郁,但它却隽永地散发出淡淡的花香。在教师岗位上默默做更好自己的袁塞,如茉莉般散发着属于她自己独具魅力的清香。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钱璐 马伟 记者 戴明夷)受陶行知先生 " 一日四问 " 思想影响,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南京晓庄学院的前身)91 届校友、现南京市考棚小学校长袁塞也常常问自己:今天我是个好老师吗?今天我做了什么事?今天我还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学 6 年中,有幸遇到一群良善的老师。当他们毕业后回望这段小学旅程时,还能清晰地回答出来——学校是什么?所有做到的这些,其实就是文化。" 经过 5 年的努力,袁塞逐渐清晰地找到了答案。

探寻前世今生,将考小文脉往前推进了上千年

2017 年暑假,履新第一天的袁塞踏入明清书院风格的考棚小学内就迷路了。带着份新奇,她开启了对学校前世今生的探寻之旅。" 考小原本就是所很有亮点的学校。比如在德育方面,学校坚守了近 30 年的恩来教育。1976 年,考小师生们曾到雨花台捡了 78 颗雨花石送给邓颖超作为对周恩来总理的纪念,多年后这些雨花石又被带回到考棚小学。这些雨花石便成了考小的镇校之宝,也成了考小人的精神图腾。" 向伟人学什么?" 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袁塞和行政团队老师们反复学习、讨论后形成共识:考小人从伟人身上学习的应是民族精神、世界眼光、关爱精神和科学态度。" 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是第一位的。同时,不要忘了世界是互相连接的,任何国家、集体不是座孤岛,所以要有拥抱世界、胸怀天下的格局和眼光。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每个人要在真的环境中成长。这些思维和品质就是我们希望传递给孩子的。"

△袁塞在南京秦淮区的 " 校长论坛 " 上示范课

考小从哪里来?说起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考小那张最响亮的名片——考棚。" 这不仅是天下文士的考棚,更是知识渊博的精神长相,也是中国士精神文化的象征。" 随着对学校校址变迁史的追溯,在研究校史过程中,袁塞欣喜地发现:学校的校址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这里还是中国最早的公学之一——明道书院的办学地。清朝取消科举制度后,这里又成为程子祠学堂,可以容纳 30-40 人,专供没钱上私塾的孩子学习的地方。在袁塞校长的倡导下,学校里骨干教师、学生还有家长们启动了《考棚的前世今生》项目化研学。2017 年,学校举办了南京市小学综合实践项目化学习研讨会,项目组师生围绕该主题进行了研学成果汇报,得到与会专家们的一致认可。这一发现,将考棚小学的文脉往前推进了上千年。此后,学校以综合实践带领儿童回归完整生活,将学习视域向真实世界敞开,《秦淮的桥》《城南旧事》《彩虹色的诗》《美食美刻》等项目化学习将德育、智育、美育、劳育、食育等有机融通。2021 年,学校的综合实践组获南京市优秀教研组。今年 10 月份,学校将再度举办南京市综合实践专题研讨会汇报研学新成果。

解构文化,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明道实践

" 中国人自古就崇尚和追求‘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明道在教育中又意味着什么?" 伴随着发现明道书院这段历史后的短暂兴奋,袁塞和团队们又陷入思考:如何将中国人自古崇尚的 " 明道 " 运用于当今的教育中?结合 30 余年的教育经验以及和多位教育专家的数次研讨,袁塞对新时代背景下的 " 明道 " 有了新的理解和解构:" 我们考小人将致力于明德行之道、明学习之道和明生活之道。" 她提出以明道文化的当代建构,观照 " 儿童高品质学习生活 " 的教育主张,践行 " 过明亮而完整的 " 学习生活,即儿童成为 " 理想的追求者、生活的探索者、智慧的学习者 ",教师成为 " 读懂学生的分析师、重组课程的设计师、塑造品格的工程师 "。

△校庆美食节上的袁塞和学生们

如何实现?近年来,袁塞带领学校团队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和探索。通过学校办学传统的挖掘传承和发展,让老师们对学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达成共识。通过学习生态的构建与优化,让校园成为变成明理求道的学习社区。" 任何精神文化传承都需要载体,学校的空间也种教育。" 受陶行知先生 " 生活即教育 " 思想影响,袁塞近年来致力于进一步打造校园无边界的教育空间,除了校史馆、教室、运动场和报告厅等常见教育空间外,学校的过道、走廊、楼顶、学生等待家长区等处都成了隐形的生态教育场所。" 校园的楼顶种植平台成为学生们信息化学习探索的乐园:学生轻轻点击手机端,随时随地了解种植区的水分、光照、湿度等情况,然后根据需要及时浇水、施肥、调整光照等。这个楼顶平台成为了师生们运用先进技术改变传统农耕劳作的教育场所,也是学生们接受信息、生物和劳动教育的学习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思考面向未来的事情,从小树立起运用先进技术,用科技改变世界的梦想。" 校园很多走廊成为开放式阅读空间,触手可及的图书成为了学生课余期间丰富的精神食粮;两进教室的过道处,有一面拔地而起的 " 乐高墙 "。午餐后学生们边晒太阳、边玩乐高成为校园内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 这些教育生态空间的打造,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促进各种关系的缔结,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无论他们想发呆的时候、抑或有情绪的时候,校园内都有包容他们的地方。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我们希望考小是让每个孩子成为积极的思考者、主动的探索者和优秀学习者的地方。"

△袁塞和她的明道团队

体现在师资力量的锻造与升级方面,考小形成了一支 " 做智慧的点灯人,过精神明亮的生活 " 的明道师资队伍。袁校长边向记者展示一段她手机里珍藏的小视频边笑着回忆道:" 这是 9 月 13 日行政会议前,同事们给我制造的惊喜。那天正好是我生日,他们就策划了会议前的这段插曲。" 一束鲜花、一盒蛋糕,一首生日歌,一顶生日帽,还有一段即兴舞蹈 , 这份同事们制造的 " 浪漫惊喜 ",让视频中的袁塞眼中分明透露出喜悦的泪光。谁能想到:5 年前教师节,曾出现过这样尴尬的一幕——她在教师节群里发了则前一天就构思好、饱含深情的短信后,结果群里没有得到一个人回应。" 朴实,低调,没有功利心是考小老师给我的第一感受。如今,他们身上让我更多看到的则是内在的激情。" 为了实现如今的转变,袁塞从改变年轻人开始做起,成立了三个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发挥名特优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人的作用;母语工作室是青年老师们专业发展教学的地方;翔宇青年教师成长营是常年邀请书法家、画家等进校和青年教师们交流的地方,也是青年教师才艺秀的平台。"5 年来,每年新年前夕,学校都会举办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校教师才艺秀。要求是形式自创,不要严肃认真,要共鸣要快乐 …… 结果,首届才艺秀现场就创意迭出、才艺爆表。一位在校工作了 30 余年的男老师感慨道:‘我之前从没有见过同事们有过这么优秀的演出。’ "

在帮助老师们找学校归属感的基础上,袁塞带领老师们再进行专业发展:辩论赛、全校教研展示活动、沉浸式课堂、科学课教育、项目式教研 ……" 一次次体验学生的课堂中,老师们知道了自己课堂教育的改进方向;一次次项目式合作中,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了,团队凝聚力形成了,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培育与提升。" 近年来,南京市多学科教师赛课的一等奖、南京市优秀教研组、省级课题、省课程基地和内涵发展项目等荣誉也纷纷花落考小。和袁塞校长一样," 优雅的工作,高雅的生活 " 成为考小老师们在同行中的普遍印象和共同评价。

" 当然,以上所有的实践和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成为独立的、负责任的学习者。" 袁校长介绍道,在明道文化实践中,学校还逐渐摸索并形成了学生的 " 明道学习公约 ":通过 " 自我肯定 " 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通过三个追问:即通过 " 求本 " 打下学习基础;通过 " 求法 " 找到学习的方法、规律;通过 " 求通 " 实现学习融合。再通过行为鼓励,让学生们能主动参与有价值的讨论,并在分享中不断完善。 " 我们所有的努力,是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这成为袁塞校长现在以及未来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