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9-27
竞逐长三角,无锡惠山如何争创“智”高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年是无锡惠山建区二十周年,二十年间,惠山已成为太湖畔的一颗璀璨明珠。但地处竞争激烈的长三角热土,下一个二十年,惠山靠什么赢得未来?

在惠山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四年前,无锡易通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曾因受制于工艺难题,一条滚子生产线无奈停产。得知消息的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丁劲锋博士随后上门,免费给易通精密开了张 " 方子 ",对设备进行改造。每台设备的改造费用仅 1000 多元,但公司一下子增加了 1400 多万元的订单。

这一故事蕴藏着惠山如何转型发展的答案。

△惠山区全景

" 乡镇企业发源地 " 转型 " 全国智造区 "

正如丁劲锋博士一项技术可让一家企业倍添动力,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的深度互动在惠山越来越频繁:一座小镇,一个产业,一家研究院,这样的 " 一镇一院一产业 " 模式已经成为惠山标配。

惠山是全国 " 乡镇企业发源地 ",进入新世纪后,面临着工厂密度大、规模小、技术旧等问题。但近年来,惠山用人才集聚驱动产业创新,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

△科研载体

" 让掌握最先进科学技术的科研人才,融入惠山上万家大中小微企业日常生产中,这些企业就会天然带有科创基因。" 惠山区相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目前有多个院士团队与无锡惠山企业共建企业院士工作站,通过合作项目联合攻关的模式,帮助企业提升产品性能。

提及惠山,许多人第一印象是 " 阳山水蜜桃 ",因果形大、色泽美,皮韧易剥、香气浓郁,汁多味甜,有 " 天下第一桃 " 美誉。但在工业领域,如水蜜桃一样,惠山因其近代民族工业、当代乡镇企业发祥地地位,是誉满天下的 " 华夏第一县 ",是江苏省第一个亿元镇、第一个亿元村、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诞生地。

1982 年,位于惠山的堰桥乡,因 " 一包三改 " 试点改革轰动全国," 堰桥经验 " 也迅速在全国推广,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

四千四万、敢闯敢试的创业精神,让惠山赢得了发展先机,积累了雄厚的 " 家底 "。

作为 " 苏南枢纽 ",在 327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惠山区创造了 14000 多家各类工商企业,其中工业企业近万家,产业门类齐全,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冶金新材料为基础,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电商物流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格局。

雄厚的产业基础,也体现在经济数据上:2020 年惠山区全区 GDP 总量 985.26 亿元,增长 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8.42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807.96 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5.5 万元。

△惠山城铁

惠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当前惠山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的新机遇。2015 年以来,惠山率先实施了两轮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相关扶持资金 3.9 亿元,推动区级智能化改造重点项目 366 个,建成省、市、区三级示范智能车间 159 个,过去陈旧的机器厂房成为了机器人发挥智慧的舞台。

成熟的产业基础,让惠山成为了多个国家级基地:国家级冶金新材料、风电关键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物联装备和石墨烯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天宫一号、神舟九号、蛟龙号上都有惠山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大国重器烙上了 " 惠山智造 " 印记。

" 院士经济走廊 " 引领惠山产业创新

21 世纪最贵的资源是什么?答案无疑是人才。

惠山转型崛起的关键,正是吸引了大量顶级人才。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大懋与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 " 超超临界 1000MW 火电重大装备研制及产业化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营汽轮机叶片的透平叶片也成为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 宝藏惠山 " 一时在科研界传开,吸引了众多院士来惠。截至目前,惠山已累计与 48 名中外院士建立合作关系,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在地六大产业研究院 14 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近 500 家,形成了 9 个由院士领衔的 " 院士经济走廊 " 和 " 一镇一院一产业 " 的典型发展之路,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量子通信等新兴产业领域。

△惠山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惠山区相关负责人说,惠山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之城,人才集聚的 " 乘数效应 " 也正在逐步显现。多位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正在孵化培育公司,就地转化科研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领衔的中车株洲所与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联合,在惠山成立无锡中车时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就地实施产业化,公司以风电叶片、新能源客车机器人磨抛系统研发作为切入点进入智能制造领域,涉及轨道交通、航天航空、船舶等行业。

2016 年,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设立以来,把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地方产业 " 裂变 "。截至 2020 年,该研究院拥有 20 个技术团队,知识产权 345 项,孵化企业 31 家,产值总额达 3 亿元。该研究院的 " 领头羊 " 丁汉院士团队拿到 2020 年无锡 " 太湖人才计划 "1 亿元资金支持。

今年 4 月,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江苏中心在惠山区揭牌投运。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十分看好这个 " 国字号 " 平台," 惠山有扎实的产业基础,惠山的企业有强烈的转型升级需求,在这里,‘中国智造’一定大有可为。"

坚守 " 实业兴区 ",探索 " 新惠山经验 "

进入 " 十四五 ",惠山作为无锡的重要一极," 二次创业 "" 二次腾飞 " 已经成为惠山区委的重要目标:更有底气喊出高质量发展看惠山,在国家 " 强起来 " 的历史进程中烙下惠山印记。

惠山区相关负责人指出," 十四五 " 期间,惠山区委提出的发展目标是 " 五个地 ":高端要素集聚地、创新创业首选地、枢纽经济新高地、生态宜居样板地、美好生活向往地。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抓手是:争创全国智造区、华东科创谷、苏南枢纽地、锡西花园城。

△人居环境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在惠山发展逻辑中," 实业强区 " 始终摆在第一位,争创 " 全国智造区 " 的号角已经吹响。

20 年前,惠山产业结构中钢铁、冶金业占据半壁江山,化工、纺织业也占比不小。但惠山通过实施智能制造计划的 " 点、线、面 " 工作法,让惠山迅速走出新路," 惠山智造 " 也得以全国闻名。

如今,走进无锡万斯集团有限公司,车间里几乎静悄悄的,这家现代家居、家纺用品公司近年来打造出五大家纺产品智能生产车间——棉花进去,被芯出来,全程只要 4 分钟。公司获评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和智能制造行业试点。

在上海临港开发区,特斯拉公司特地腾出近 50 亩地建造一个配件生产厂,请无锡华光集团入驻。正是凭着硬核的先进技术,无锡的众多企业在 " 寸土寸金 " 的上海获得新机遇。

△惠山区夜景

惠山区相关负责人说,尝到了新一代信息数字技术给制造业带来的红利,惠山新一轮智能制造三年行动也即将出台。

"5G+ 工业互联网 " 工程应用成为标配,并鼓励制造企业在 " 云中发展 "、向 " 云端攀高 "。惠山还将全力打造 " 三大经济 " 惠山板块,抢先布局 5G、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更多爆发力强、成长性好的新增长极,探索 " 新惠山经验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熊平平

(惠开供图)

相关标签

长三角 科研 院士 gdp总量 装备制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