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7 日,由深圳市卫健委、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 " 国基药 粤健康 " 临床合理用药技能竞赛在南医大深圳医院举行决赛,医护人员进行专业 " 大比武 "。记者了解到,为了减轻患者负担,深圳市正在逐步完善社康机构药品优惠政策,对已经签约家庭医生并纳入慢性病管理的医保参保慢性病患者,可开具 1-3 个月用量的慢病治疗药物。
获胜队伍将代表深圳参加省赛
据了解,本次技能竞赛主要围绕强化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开展处方点评和用药教育、实施药品使用监测、降低慢病门诊用药负担等方面开展,旨在让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了解、掌握如何合理用药,懂得怎么使用和管理基本药物,并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形成科学合理的用药习惯。
全市共有 55 支队伍参加,每支代表队由 5 人组成,参赛队员需涵盖西医、中医、西药、中药专业。竞赛共设 4 个小组,先通过小组选拔赛从各组分别选拔出 8 支队伍,再通过小组决赛从各组分别选拔出 2 支队伍,最后通过市级决赛选拔出 1 支队伍,代表深圳市参加省级比赛。经过激烈的比赛,最后决出团队和个人名次,其中南医大深圳医院荣获一等奖,南医大深圳医院中医科医生郑泽娜获得个人一等奖。
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降至 21.6%
据介绍,以国家基本药物为核心的临床合理用药,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确保基本药物制度惠民政策落实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平均配备品种比例为 64%,平均使用金额占比为 45%,均符合国家和省里的相关要求。
用什么药和用多少药都是由医生的处方说了算,加强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是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关键。为此,深圳市卫健委使出 " 大招 ":推动医疗机构开展 " 处方前置审核 ",鼓励医联体建设 " 区域处方审核平台 "。截至目前,全市 32 家公立医院已上线 "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 ",福田区、罗湖区、宝安区等医联体已建设 " 区域处方审核平台 "。2021 年上半年,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即:药费支出占总体医疗费的比例)降至 21.6%,远低于国家 30% 以下的要求。
同时,为了减轻患者负担,深圳市正在逐步完善社康机构药品优惠政策。目前,实行二档、三档参保人绑定社区首诊、一档参保人在社区首诊个人账户打 7 折政策,8 种特定疾病社区首诊打 "5 折 "、签家医打 "2 折 " 的医保用药优惠政策。
社康慢病可用药品增至 233 种
目前,深圳市社康机构慢病用药覆盖面已大大提高,原有慢病用药目录仅有高血压、糖尿病 2 种疾病 63 种药品,2021 年新版目录增加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慢性乙型肝炎 6 种疾病,药品品种增至 233 种,保障了慢性病患者在社康随访和复诊的用药需求。
为解决患者隔三差五就要到医疗机构买药的烦恼,建立了 " 慢性病长处方机制 "。在安全的前提下,对已经签约家庭医生并纳入慢性病管理,且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的医保参保慢性病患者,可开具 1-3 个月用量的慢病治疗性药物。
17 家医疗机构开设了药学门诊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 17 家医疗机构开设了药学门诊,可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药物重整等服务,减少患者的用药差错,提升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医防融合社区用药项目,鼓励临床药师走进社区,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到居民身边提供药学服务。2020 年 8 月至今,药学专家下社康开展药学门诊、家庭药师服务等 2500 余次,服务居民超 2 万人,并实现了 10 个区全覆盖。
此外,在推进 " 港澳药械通 " 试点工作方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指定医疗机构,已累计获批使用 9 种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和 2 种进口医疗器械,包括 " 熊猫血 " 妈妈急需的抗 D 免疫球蛋白注射液、肿瘤患者急需的一线抗肿瘤药物等,累计让逾 200 名患者获益。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卫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