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史乃至华夏文化发展历程的一座丰碑,被誉为 " 史家笔法诗家言 " 的文学巨著,在文学史上矗立起难以逾越的中国文学高峰。9 月 29 日,《红楼梦》文化展在广东省博物馆(简称 " 粤博 ")三楼展厅一和展厅二举行。展览通过 413 件 / 套展品,讲述《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对中国文化带来的影响。
精心展陈融入广东红楼元素
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文物局、广东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粤博保卫部主任段小红担任策展人。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书屋," 这间书屋展现的是曹雪芹在北京西山居住生活的一个景象,相传《红楼梦》最后也是在西山定稿的。" 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向谦副研究员向记者表示,他特别喜欢展览的展厅设计,尤其是展厅中运用了很多镜像的造型,而《红楼梦》呈现的就是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
" 红楼梦文化展、甲骨文文化展、孔子文化展是 2019 年国家博物馆的三大展览。" 向谦介绍说,三大展览相继推出后反响热烈,因此就想着把这些展览推向地方。" 文化类展览最重要的在于展览本身的文化性,推到地方需要和地方文化相结合,这样才能引起共鸣。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是注重与广东本土红楼梦文化结合,展出的文物不仅有来自国家博物馆的,还有广东省博物馆和广州当地的一些藏品。" 向谦表示,本次展览展品体量大,并融入了广东本土元素,希望粤港澳大湾区的观众能走进展览,更好地品味红楼文化。
策展人段小红介绍,本次展览通过 413 件 / 套古籍善本、文物器物、书法绘画、学者手稿、艺术作品、非遗作品及多类辅助展品,从《红楼梦》创作的背景、著作内容和对后世造成的影响入手,逐步剖析围绕《红楼梦》这一历史巨作出现的文化现象,体会其历史、艺术和文学价值。除了曾在国博展出的代表性展品以外,为了让广东的观众走近曹雪芹的红楼文化,本次展览还结合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荔湾区博物馆等单位的珍贵馆藏文物、粤剧戏曲等资源,向观众展现红楼梦给广东本土带来的影响。
五大部分全方位展示红楼文化
本展览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 " 一座文化的高峰 ",从文学的角度,展示 " 诗三百 " 以来中华文化的精华和神髓,揭示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红楼梦》,如何成为旷古烁今的中华文化集大成之作的文化背景。
第二部分 " 经典的创作背景 ",介绍作者曹雪芹及其家族命运,从朝廷重臣享钟鸣鼎食至被抄家而门户凋零的创作背景,体会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兴衰转变。
第三部分 " 不朽的文艺著作 ",展示了《红楼梦》这部创新性以女性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中,涉及的社会百态、衣食住行、风俗民情、建筑文化、书画艺术等多个方面,体味《红楼梦》中的精致生活。
第四部分 " 广泛的文化传播 ",展示自《红楼梦》其问世开始,大量涌现的各种抄本、印本,各类续书、仿作,以及流传海外多国的译本,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览第五部分 " 深远的文化影响 ",展示的是作为热门显学—— " 红学 " 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及以《红楼梦》为主题创作的绘画、书法、戏曲、曲艺、影视剧、音乐等艺术作品,观众可在这部分感受数百年来《红楼梦》对人民的生活和民间艺术带来的影响。
本次展览重点展出的文物有国博馆藏《通惠河漕运图》、青玉灵芝式如意、彩绣花蝶红缎女夹袄、大观园图,以及粤博馆藏 " 石头记 " 故事方形披肩锦盒、金漆镂空竹丝八方捧盒等。
红楼梦系列文创、红楼人物表情包将上线
与此同时,本次展览还将在广州图书馆打造 " 红楼制造——从《红楼梦》故事到传统工艺 " 的分展场,对主题展览的部分内容做深度阐释,带观众领略中国传统色彩与工艺之美、非遗之巧。而在粤博的 " 粤读空间 " 也将设置专用书架展示与红楼梦相关的书籍,鼓励观众通过阅读、看展、沉浸式体验等途径,一同走进曹公的《红楼梦》中,领略经典名著丰富的思想内涵、巨大的艺术魅力。
为吸引更多观众对红楼梦文化的关注,粤博将开发红楼人物的粤语微信表情包,举办红楼风雅系列活动、巡游大观园、情景式导赏、策展人导赏、学术讲座、沙龙 等线下互动活动,开展 " 红楼大闯关 "" 飞花令 "" 猜灯谜 " 等线上活动。
多款文具类、生活类的红楼梦系列文创潮玩届时将会与观众见面,其中包括首次研发的 " 梦回红楼 " 系列面膜和五珍红楼定制护肤品套装,部分还原书中茶点的 " 卿卿唧唧下午茶 " 和 " 探春结社 " 红楼文创礼盒,让观众在吃喝玩乐中感受红楼梦里的精致与趣味。
展览名称:《红楼梦》文化展
展览时间:2021 年 9 月 29 日— 2022 年 1 月 9 日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层 展厅一、二
粤博目前实行全员分时段预约参观。请提前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入馆门票。在预约时间段内,凭本人身份证(实体原件)、蓝色或绿色 " 粤康码 " 或 " 穗康码 ",佩戴口罩,经体温检测合格后进馆。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黄苏哲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