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9-29
加氢站出现,广州200辆车吃氢不吃油,新风口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汽车轮子飞起,驱动力不是油、不是电,而是氢。广州市发改委日前透露,广州投入示范运营约 200 辆氢燃料电池车,涵盖环卫、物流、公交、乘用车等领域。未来,车辆会都用氢能吗?加油站会不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加氢站?9 月 28-29 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氢能论坛在黄埔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据悉,广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基本框架已经搭建成型,通过进一步引进补强,未来可期。目前,广州已建成投运加氢站 5 座,尚有 10 座正在加紧规划建设中。

1

氢能 " 下凡 "

广州这 200 电池车的燃料怎么加?

90 后阿强记得,自己在中学课本上曾学过,氢是一种能量密度很高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可以从水中电解出来,使用过程中不排放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可替代传统燃料应用在交通、电力、热力等领域。不过,它的化学性质特殊,难以常温常压储存,泄漏后有爆炸危险。

" 如果有大规模开发利用氢的技术就好了!" 阿强没想到,自己工作没几年,这种技术就有了。目前,广州市环卫、物流、公交、乘用车等领域约 200 辆氢燃料电池车已投入运营。

储存氢的容器,外观是一个银色的罐子,比普通煤气罐身量更加纤长。它的外壳上画着放射性的线条,尽显几何美。在黄埔的湾区氢能孵化中心里,广州舜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库房里就堆放着一排排这种容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容器未充氢气前,先是空气,其后置换成大自然中性格最温和的氮气,氮气经五次置换后最终充上氢气,以此保证纯度。

事实上,由于氢特殊的化学性质,制造、存储、运输、销售,每个步骤都需要极其精密的技术。比如,它的密封性要求一定要极为严苛;机器能经济地对氢加压,最好让它变成固体便于运输;万一发生泄漏,储存的容器最好是只破出一个小孔,让氢慢慢飞走 ……

要用氢,产业链必将极其庞大复杂。

在黄埔区大观北路,一个加氢站落成不久,目前正在试运营。若一辆厢式小货车在此加满氢能,则最远可跑上 400 公里。

根据《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0-2030 年)》,到 2030 年广州将建成加氢站 100 座以上,形成 10 万公斤 / 天的加氢能力。其中,2025 年前,建成加氢站 50 座以上,形成 5 万公斤 / 天的加氢能力。

加氢站主要沿广州市内主要干线和连接外部交通走廊布局,包括市内环线、南北向高速、东西向高速和广州 - 东莞 - 深圳、广州 - 佛山 - 阳江、广州 - 中山 - 珠海等高速线路,并在广州市物流中心周边布局加氢站。目前,广州已建成投运加氢站 5 座,尚有 10 座正在加紧规划建设中。

2

氢能产业迎来机遇

穗后年预计实现产值预计 200 亿元以上

不难看出,真正用起氢来,费用必将十分昂贵。但着眼未来,或许是我们最不错的选择。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 , 氢能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期国家五部委发布《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三个省、市示范城市群正式启动示范应用。目前,广东省已入围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氢能产业高地,正全力打造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创新研发中心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核心区,氢能产业蓬勃发展,氢能示范城市群格局已定,氢能经济宏图陆续展开,氢气制、储、运、加环节技术获得突破,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提速,力争窗口期内构建氢能和燃料电池自主可控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应用场景多元化。

去年 7 月,《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 — 2030 年)》出炉,首次从能源角度全方位谋划氢能产业发展,立足氢能产业发展各主要环节,因地制宜打造氢能产业链。《规划》明确了将广州建成大湾区氢能研发设计中心、装备制造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市场运营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的发展定位。

到 2022 年,完成氢能产业链关键企业布局,实现产值预计 200 亿元以上;

到 2025 年,初步建成氢能产业链,实现产值预计 600 亿元以上;

到 2030 年,建成氢能产业体系,实现产值预计 2000 亿元以上。

此外,着力打造一核、一枢纽、三基地产业布局,重点建设黄埔氢能产业创新核心区、南沙氢能产业枢纽、番禺乘用车制造及分布式发电研发基地、从化商用车生产基地和白云专用车生产基地。

3

广州取得初步成效

50 余家氢能企业涌现

短短时间内,广州市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及其核心技术研发为引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从全产业链情况看:整车方面," 广环 " 牌、" 广日 " 牌燃料电池重载车和 " 穗景 " 牌燃料电池公交车已形成规划化产能,广汽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已开始示范运行。

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方面,通过引进和本地培育,涌现出了鸿基创能、雄川氢能、雄韬氢恒、氢电中科、舜华氢能等 50 余家氢能企业,行业涉及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电堆、系统、检测、运营等各环节,形成了一个 " 小而全 " 的产业链条集聚。

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依托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在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电解水制氢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集聚了一批以院士、专家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

据悉,广州已明确加氢站建设运营主管部门为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加氢站建设管理工作专班,明确加氢站内氢气按照城镇燃气管理。最近,根据国家五部委《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精神,广州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广州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广方案》,力求打通影响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出台更加合理优惠的配套政策,助推产业发展驶向快车道。

本届氢能论坛是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氢能联盟等单位的全面指导下,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联合会、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一次大型行业盛会。会上," 北上广深 " 四地氢能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了 " 广州共识 ",四地将发挥各自优势,合理分工、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强化协同创新,搭建交流平台,因地制宜开展区域示范和产业联动,开拓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中广核与恒运集团、城发基金液氢装备项目等多个产业合作项目进行了签约。

采写:新快报记者王彤 通讯员穗发宣

相关标签

氢燃料 电解 广州 产业链 粤港澳大湾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