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1-09-29
河源市和平县发展富民产业:深山遍种猕猴桃 荒地长出巨型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秀河畲族村去年开始种植莲子,村民朱俊民带头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购置剥壳机、去皮机、烘干机等加工设备,并负责收购、加工,然后卖给企业,销售渠道稳定,一亩纯收入 2000 多元。

" 搞农业更有奔头。" 在河源市和平县长塘镇阳天嶂果场,迎来猕猴桃丰收的果场主人林水生,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硬是在曾经人迹罕至的山上开辟出一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禾下乘凉不是梦,在和平县彭寨镇连片打造的水稻基地,引进的有机超级稻 " 身高 " 可以达到 2 米,昔日撂荒地变成了 " 粮仓 ",更可持续带动附近村民增收致富。

乡村要振兴,因村制宜发展富民产业是关键。在探索乡村产业振兴道路上,和平县积极探索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乡亲们的好光景越来越好。

■ 2020 年,阳天嶂果场的猕猴桃被认定为 " 绿色食品 A 级产品 "。

长塘镇 :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种出 " 绿色 " 猕猴桃

" 累了,渴了,(吃)黄金果猕猴桃 "" 深圳客人回家探亲来园摘果 "" 翠玉猕猴桃熟了,大家手快哟 "…… 打开林水生的朋友圈,可以感受到他累并快乐着的丰收喜悦之情。

" 猕猴桃上市后,回头客很多,有人不到一个月买了十次。" 在和平县长塘镇暖水村阳天嶂果场,林水生告诉新快报记者,他认为搞农业更有奔头,在海拔三四百米的阳天嶂种植了 100 多亩红阳、翠玉、黄金果等高优品种猕猴桃," 去年开始挂果,摘了五六万斤。" 在果场务工的附近村民黄大姐笑着说," 老板对我们很好,干一天活有 100 多元。"

" 今年,钟(志坚)县长请了北京的专家给我们支招,还给我们提供了一批有机肥。今年猕猴桃个头更大,更甜。" 站在挂满果实的果树下,林水生说,果场坚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今年还搭了防虫网,有效防止病虫害。2020 年,这家果场的猕猴桃已被认定为 " 绿色食品 A 级产品 "。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2020 年,为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创新力、竞争力,努力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和平县整合省市涉农资金 100 万元,对新认定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进行奖补,被认定为 " 广东省示范家庭农场 " 的阳天嶂果场获奖补 3 万元。

长塘镇农业农村办公室负责人徐效振说,为了支持阳天嶂果场更好地发展,长塘镇争取了一笔资金,修好了通往果场的上山道路,并准备帮助阳天嶂果场申请广东省 " 一村一品 " 项目,进一步发挥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长塘镇规划建设新的农贸市场,计划在市场内打造农产品物流中心,有效降低农产品 " 出山 " 的成本,帮助广大农户持续增加收入。

■为了支持阳天嶂果场更好地发展,长塘镇争取了一笔资金,修好了通往果场的上山道路。

彭寨镇 :荒地种上巨型水稻 " 禾下乘凉 " 不是梦

在积极培育本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和平县结合实际,大力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其中,落户和平县彭寨镇的 " 一带一路和平粮仓彭寨基地 ",今年 8 月初已经试种了 100 亩的巨型水稻,为了不耽误农时,前后仅用了 8 天时间,体现了 " 和平速度 "。

新快报记者从彭寨镇了解到,今年,彭寨镇引进深圳市中能建生态环境产业有限公司(简称 " 中能建 "),采用 " 公司 + 合作股份公司 + 农户 " 的模式,以巨型水稻种植为基础,规划建设种植与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厂、博览馆以及农业文化旅游园等,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文旅综合体。在水稻种植基地现场,撂荒地经过复耕复种,稻田仿佛铺上了一层厚厚的 " 绿毯 "。

■深圳驻长塘镇工作队到阳天嶂果场走访调研。

" 我们的有机超级稻植株高达 2 米,把禾下乘凉梦变成了现实。"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随着项目落地,公司把先进技术、智能设备乃至市场带到田间地头,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畅通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成立合作公司,让所有村民都能参与进来,我们也愿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起成长,走向共同富裕。"

驻彭寨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初成浩表示,下一步,驻镇工作队将协助彭寨镇,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对全镇各村持续深入开展调研,进一步摸清 " 家底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壮大镇村经济。目前,驻镇工作队积极配合中能建做好产业规划,对马塘片区的兴隆村、土厘村、马塘村进行整体开发、连片打造,争取把马塘片区打造成彭寨镇乡村振兴的一个亮点。

■秀河畲族村肉鸡养殖基地,肉鸡听着音乐长大,一年出栏约 22 万羽,年收入 50 万元左右。

秀河畲族村: 贫困村变示范村 大兴产业忙振兴

"8 月 17 日,驻镇工作队前往秀河村开展调研 …… 村集体打造秀河畲族村农产品品牌,成功推出畲乡茶油、鸡、鸡蛋、藏香猪、百香果、农家米、莲子等系列产品为村民增收。" 从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到村美民富的示范村,长塘镇秀河畲族村变化之大,给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张立留下了深刻印象。

工作队由深圳市发改委牵头,联合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福田区华富街道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深圳分公司组成。" 乡村要真正活起来,产业必须先旺起来。" 队长张立说,他们对全镇各村情况尤其是乡村产业发展了解越多,他们的底气和信心就越足。

" 我们从去年开始种植莲子,先试种 30 亩,今年种了 150 亩。" 村民朱俊明牵头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30 多户农户加入,在扩大莲子种植的同时,合作社购置了剥壳机、去皮机、烘干机等加工设备," 由合作社负责收购、加工,然后卖给企业,销售渠道比较稳定,一亩纯收入 2000 多元。"

" 今年第一批肉鸡出栏,收入约有 18 万元。" 在秀河畲族村肉鸡养殖基地,村党支部书记朱军越说,听着音乐长大的肉鸡,一年出栏约 22 万羽,年收入 50 万元左右。在基地务工的脱贫户,每人每月收入 3000 多元。除了养肉鸡、种莲子,村里还发展了淡水鱼、藏香猪、百香果、高山油茶等特色种养产业。" 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应该超过 60 万元。"

" 长塘是个好地方。" 张立说,以秀河畲族村为例,驻镇工作队就农业产业链塑造、品牌建设及结合畲族文化、" 红色盐站 " 旅游开发等问题与村委进行了深入探讨,初步形成了从种植、采摘、深加工的产业流程标准控制,到引入权威检测机构认证,再到打造品牌文化,借助旅游产业加大推广的全流程并重的发展思路。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相关标签

朋友圈 和平 朱俊 深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