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这儿主要以养殖生蚝、虾蟹等海产品为生,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 汕尾市城区红草镇新村村支书杨位骞看着眼前 300 多亩的水产养殖区域悠悠说道。包括新村村在内,位于长沙湾南畔的村庄多以水产养殖为主,属汕尾市生蚝主产区," 晨洲蚝 " 便出于此水域。
近年,汕尾市城区结合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依托红草镇万亩蚝田产业打造起全长 7.8 公里的 " 蚝情万丈 " 乡村振兴示范带,覆盖马宫街道长沙村及红草镇新村村、红草社区、晨洲村等 4 个行政村。沿途行进,平坦明亮的四好农村路 " 一往无前 ",道路两旁的青瓦白墙错落交替,在蓝天白云下分外娴静,悠然秀丽的乡村新颜可见一斑。
■近年,汕尾市城区结合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依托红草镇万亩蚝田产业打造起全长 7.8 公里的 " 蚝情万丈 " 乡村振兴示范带,覆盖马宫街道长沙村及红草镇新村村、红草社区、晨洲村等 4 个行政村。
新村村:红色侨乡展新貌,乡村旅游初布局
二层楼房样式的村标立于村子的小公园边上,白墙灰瓦的搭配与村屋呼应,两边墙上的 " 红草新村欢迎您 " 大红字格外醒目,镌刻着《何香凝、柳亚子避居新村纪略》的石碑,彰显了这里的红色过往。
面向长沙湾、居于红草镇西南部的新村素有 " 侨乡 " 之称,据说 1949 年之前,便有新村籍港商在香港经商,如今新村有 5000 多名港澳同胞,人数是现户籍人口的 4 倍多、常住人口的 8 倍左右。而其红色底韵则更为悠远。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早在土地革命和大革命时期,新村就涌现了许多革命先辈。被南澳渔民称为 " 楚司令 " 的杨小岳便是新村人,其中学毕业后参加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后在村里组织带领村民进行斗争,还三次参加海陆丰武装起义。在他的影响下,新村全村有 30 多人参加革命,杨捷江等 7 人壮烈牺牲,是出名的红色革命村庄。
抗日战争时期,新村籍在港人士利用 " 有兴 "" 成兴 " 等商号 " 归乡运动 " 作掩护,参与营救和护送何香凝、柳亚子及其家属,将他们安全转移至新村避居,其红色底蕴愈加浓厚。而今,红色文化在新村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村进一步提升整体村貌,农房风貌焕然一新。
2010 至 2018 年间被省评定为革命遗址的杨小岳旧居、杨捷江烈士墓旧居遗址、何香凝避居处遗址和柳亚子避居处遗址在新村得到了修缮和保护,杨位骞介绍,村里正在谋划开发利用好这宝贵的红色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传承弘扬红色精神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2020 年,被列入 " 蚝情万丈 " 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新村村开始动工建设,在原来 " 三清三拆三整治 " 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整体村貌:对保留较完好的传统民居 " 修旧如旧 ",统一打造外立面;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杂草,美化绿化村道巷道;全面推进污水治理、完善保洁管理 …… 杨位骞说,村子变得更整洁优美了,农房风貌更是焕然一新。
梳式布局的灰白民居错落而置,垂柳、紫薇、不知名的花草点缀庭前屋后,一池碧波环村而过,小桥流水人家跃然眼前。" 原本饲养鸡鸭等禽畜的地方也修整成村前广场,柴草乱推、垃圾乱倒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广场上,杨位骞说,村里党员和群众还主动让地,共同修建起 11 间商铺,以物业租赁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他说,村里还计划利用好 200 亩水田打造美丽田园项目,结合海产品养殖主业,把 " 山海 " 元素融合在一起,依托红色文化 " 以点带面 " 串联起新村村的特色,走出适宜的文旅发展道路。" 虽然刚刚起步,但我们觉得信心很足。" 杨位骞说。
■走进新村,二层楼房样式的村标立于村子小公园边上。
晨洲村:蚝肥味美声名扬,纵深发展富民村
同样在谋划发展乡村文旅的还有位于红草镇西北部的晨洲村,不同于新村村的 " 以红兴旅 ",晨洲村专注生蚝产业," 以蚝兴村 ",打造和展示独特的蚝乡风情。
长沙湾南畔的晨洲村地处咸淡水交界处,坐拥天然海水资源,是最适合生蚝生长的一片水域。晨洲村村民也世代以养蚝为生,迄今已有 300 余年。漫步晨洲村内,能见到民居墙壁上或是养蚝捕蚝、或是开蚝烹蚝的壁画,仔细留意,还会发现蚝壳墙、蚝壳道。
■汕尾市城区农办常务副主任林悦钊到新村走访调研。
红草镇综治办驻晨洲村工作组组长张嘉炫说,晨洲村近几年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自 2018 年开展新农村建设起,晨洲村不仅完成了农房外立面改造,原本的泥土路也逐渐被沥青路覆盖,环岛精品旅游路也建设起来,雨污分流、污水处理等一一落地。此外,晨洲村还将原已废弃的村小学活化利用,把原来的教学楼打造成集党群服务中心、蚝文化展示厅、电商服务中心等于一体的场所,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也日渐完善。
这是晨洲村 " 生态立村 " 的体现。环村路上,可见万亩蚝埕与无垠蓝天交相辉映,1.8 万亩的蚝田是晨洲村的发展之本,而要保证生蚝品质,生态先行是关键。晨洲村结合 " 蚝情万丈 "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在完成生活居住区、万亩蚝田和湿地观光三大功能区的规划设计同时,建设了鹭家蚝门、蚝情文化广场等景观点,正着力打造出 " 广东第一蚝 " 的 " 观赏花园 "。
张嘉炫提到,近两年,品质俱佳的晨洲蚝打出了自己的名声,"2018 年起每年以 10 元 / 斤的价格增长 ",2020 年,晨洲蚝卖出 85 元 / 斤的价钱。仅去年,晨洲村蚝产值 4.6 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312 万元,18 户 43 名原贫困户脱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5.8 万元,晨洲村也被评为 " 广东特色产业名村 "。
■晨洲村把原来的教学楼打造成集党群服务中心、蚝文化展示厅、电商服务中心等于一体的场所。
丰产增收的背后凝聚着晨洲村人的勤劳智慧。早前,晨洲村便以党建做抓手,推动村里将原来养鱼、养虾、养蟹的 1200 亩基地打造为晨洲蚝养殖大基地,同时整合村里规模比较大的 12 家蚝产品作坊成立广东省晨洲蚝业发展有限公司,以 " 公司 + 基地 + 股民 " 发展养殖产业。如今,晨洲蚝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商品化处理中心、产业拓展保障中心、晨洲村电商服务中心等平台已在村里落成,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张嘉炫说,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提升品质、统一生产标准,并打造好品牌、拓展北方市场。同时,晨洲村也将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发展好文化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到晨洲村," 不仅是品蚝,更希望他们留下来、住下来感受蚝乡风情。"
目前," 蚝情万丈 " 示范带已建成包括蚝文化展示馆、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在内共 22 个节点项目,沿线建设 14 家农家乐、133 处 " 四小园 " 等,4 个行政村均达到美丽宜居村的标准。2020 年,示范带沿线村集体平均收入 172.56 万元、同比增长 32.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 万元、同比增长 13.2%。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 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