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 文 / 摄)9 月 26 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昆曲学术座谈会在中国昆曲博物馆落下帷幕。作为活动的一个重要议程,与会的专家学者参观了位于中国昆曲博物馆临特展厅内的昆剧传习所纪念展。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纪念展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昆剧传习所文物史料展,揭秘了颇为传奇的百年昆剧传习所与 " 传 " 字辈。" 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极具历史和文化双重价值,我们想通过这个展览呈现昆剧艺术从艰难求索到涅槃重生的发展历程,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点燃他们对江南文化的热情。" 中国昆曲博物馆馆长郭腊梅如是说。
△此次纪念展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昆剧传习所文物史料展
据了解,此次展览精选了 100 件文物史料,展陈主题围绕 " 传习 "" 传艺 "" 传馨 "3 个部分,全面呈现了 " 传 " 字辈从曾经的踉跄步履、四散飘零到走昆曲活态传承之路迎来当代复兴。1921 年 8 月,昆剧传习所于苏州成立,培养了大批 " 传 " 字辈演员,为深陷困境的昆剧艺术保留下了存亡继绝的星星火种,将昆剧传入新中国,继而培养了江苏 " 继 " 字辈、" 承 " 字辈,浙江 " 世 " 字辈、" 盛 " 字辈以及上海昆大班、昆二班等新生代演员,才有了昆剧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辉煌。
" 太平世界,因人物而繁盛;梨园天地,赖优伶而生存 "。没有 " 传 " 字辈就很难有昆剧艺术今天的局面和明天的希望。" 传 " 字辈的前半生是演剧的苦难历程,后半生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扶持下," 传 " 字辈艺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昆剧事业的接班人。
郭腊梅表示,中国昆曲博物馆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 " 昆剧传习所纪念展 ",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昆剧传习所草创时期,20 世纪三十年代昆剧新乐府、仙霓社时期,解放初 " 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改革开放以来七大院团传承昆曲时期等几个方面讲述百年 " 传字辈 " 的故事,让观众从文物史料的角度接近他们,读懂昆剧人的生命苍穹,了解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动力。
△中国昆曲博物馆副馆长浦海涅向记者介绍展品
中国昆曲博物馆副馆长浦海涅在向记者介绍展品时说,在他看来,昆剧传习所纪念展的每一件文物史料都很珍贵,是工作人员从馆内的 500 余件馆藏中精心挑选的。展览关于昆剧传习所、" 传 " 字辈的文物史料都比较齐全,在展览尚在筹备布展时,上海昆剧团和一些业内人士就纷纷表示届时将前来观展。" 这屋里最早的昆剧传习所相关展品,是一张上海百代公司于 1921 年为昆曲名家俞粟庐录制的黑胶唱片,距离现在已有 100 年,可以说这个展览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才走到观众面前。"
△沈传锐(南生)手抄曲谱
浦海涅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展厅里还展出了传字辈新乐府昆班时期所印唱词本,顾传玠、朱传茗《贩马记》唱片,1983 年江上行记录《传字辈老艺人回忆录》等珍贵藏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