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1-09-30
科技节上展风采,小小少年志气高!记者探访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科技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9 月 30 日,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举行了主题为 " 科技筑梦,强国有我 "DFD 少年科学院揭牌仪式暨科技节活动,现场不仅有一百多种科学互动体验活动、无人机表演,还有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印鉴院长、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副院长等科技 " 大牛 " 前来助阵。记者到场时发现,不少家长在校门口拍照、张望,也想一探究竟。不要着急,这就跟随记者的脚步探访一下这场科技节吧!

DFD 少年科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学校联合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在校内成立 "DFD 少年科学院 ",聘请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印鉴院长担任少年科学院院长。科技节开幕式上,印鉴院长、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研究院何小欣博士、越秀区陈烯副区长,越秀区科协卢艳红主席和东风东路小学彭娅校长等为 DFD 少年科学院揭牌。彭娅校长表示,成立 DFD 少年科学院目的是要激发孩子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孩子 " 科技兴国 " 的理念。

未来,学校将与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展开合作,由学院的硕士、博士带领东风东路小学学生开展项目式研究,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既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研究精神,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不惧困难的品质。

开幕式后,学校准备了超百项沉浸式科学体验项目,有球幕影院、机甲机器人、掌上火焰、" 点亮长征路 " 等。学校还为每位同学发放了科技节专属大礼包:科技节科学游园手册、科技节专属勋章、科技节专属信封和信纸。孩子们的国庆节作业就是用书包中科技节专属信纸和信封,给空间站的叔叔阿姨写一封信。

找电台、做发明," 小小科学家 " 们秀成果

科技节开幕式上,一群 " 小小科学家 " 接受了学校的表彰,他们是在实体机器人、无线电测向、科技创新等项目上取得了优秀成绩的小学生们。这群小小科学家有什么 " 看家本领 "?无线电测向队的五位同学紧接着展示了一场表演赛,证明了自己的 " 业务水平 "。

在五位队员不知情的前提下,五个秘密电台被隐藏在台下的几百位观众中,他们只能通过手中的无线电测向设备接收信号,把五个小小的电台找出来。六年(2)班的骆治然同学最先找出了被隐藏在学生书包里的电台,他的 " 小秘诀 " 在于合理利用方法:" 先测好纵向是在哪一条线,再测横向是哪一条线,之间的交点就是台的位置。" 骆同学认为,无线电测向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即使找不到也不要泄气。

在特色展位上,记者看到了 " 小小科学家 " 及其团队创作的发明项目。六年(4)班的郭泓康、陈艺青同学向记者展示了二人合作的 " 独居老人智能厨卫安全系统 "。据了解,该系统安装有一系列传感装置和配套设备,既能提醒老人注意用火安全,也能实现危险情况下的自动报警和社区通知。陈同学说:" 我们设计的灵感是因为看新闻,一位老人不小心在厕所摔倒了,没有获得及时的救助不幸去世了。" 负责老师肯定了二人通过现实新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展台上还有酒精检测器、安全背包、衣服晾晒机等小发明。

430 课程启蒙科学意识

东风东路小学彭娅校长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主要通过丰富的课后 430 课程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据了解,学校开设的科技板块特色课程有几十门,如无线电测向、航空模型、电脑机器人等。其中,大部分科技课程是由校内科任老师授课的,科学老师、信息老师甚至体育老师都有开展有科技项目,第三方老师主要是负责配合校内老师授课。

一位负责老师告诉记者,展台上同学们的各种科学小发明,很多都是利用 430 课后特色课程的时间完成的。同学们自己提出创意,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制作和改进,一个发明大约需要 10 周的课时时间。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郗慧晶

相关标签

机器人 人工智能学院 书包 科技创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