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我国首辆火星车 " 祝融号 " 也正在火星上 " 休假 "。虽然它处于 " 假期 ",但它在中国航展现场的模型(如图)却引起不少观众的关注,大家也好奇它现在的状态。
" 天问一号 " 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近日表示," 天问一号 " 任务最大的特征就是在一次任务实施中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这是国际首次。由于受日凌影响," 祝融号 " 从 9 月 13 日进入 " 休假 " 状态,预计持续大约一个月时间。虽然我们暂时无法与 " 祝融号 " 取得联系,但日凌过后,它将继续向地球传回信息。
一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我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 " 天问系列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 " 天问一号 ",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 " 祝融号 "。
贾阳介绍," 天问一号 " 的科学目标是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 05 秒," 天问一号 " 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实施零窗口发射。" 如果不是在零窗口发射,意味着我们着陆后要进行相关的修正。零窗口发射可以让我们将更多的燃料保留下来,执行后续的任务 "。
贾阳介绍," 天问一号 " 探测器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 202 天、行程 4.75 亿千米,于 2021 年 2 月 10 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但成为环绕火星的卫星后," 天问一号 " 探测器为何又进行了 3 个月的环绕飞行?贾阳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 为什么要有这 3 个月的环绕飞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对着陆的地点进行更进一步的确认,判断我们此前选定的着陆点是不是真的合适。实际上经过一系列的拍摄,我们把着陆点调整了 10 千米以上;还有一个原因,如果马上着陆的话,意味着探测器着陆后是黄昏。我们环绕飞行 3 个月后,对应的着陆时间是火星的下午 2 时,着陆后火星车有足够的时间充电,保证处于满电状态。"
13 台科学载荷全部开机
日凌后将传回新信息
贾阳介绍,在今年 5 月 15 日早晨," 天问一号 " 火星巡视器开始执行了整个任务最惊心动魄的 9 分钟,有 4 个阶段。一开始是动力减速阶段,之后是降落伞打开执行匀速下降阶段,第三是动力阶段,进一步确认要着陆的地方是不是合适,最后稳稳地落在火星表面。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5 月 15 日 7 时 18 分,科研团队根据 " 祝融号 " 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5 月 22 日 10 时 40 分," 祝融号 " 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据介绍," 天问一号 " 探测器共配置 13 台科学载荷,自发射以来已全部开机工作,实现了对火星全球和着陆区重点区域的科学探测。
搭载的火星车导航地形相机,巡视期间获取沿途地形地貌数据;火星车多光谱相机获取高价值探测目标的多波段图像数据;火星车表面成分探测仪对岩石或石块目标进行探测,获取目标物质成分谱线,识别目标所含的物质元素 ……
" 我们对巡视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进行相关的测量。从我们目前测量的情况看,中午的时候温度最高,对应的大概是 -25 ℃,晚上的时候是 -90 ℃左右。风基本上还是比较小,目前还没有出现我们担心的尘暴情况。" 贾阳介绍,相关设备还对火星表面的声音进行测量,因为风量不是很大,所以现在的风声测量结果还不是很明显。
在太阳系中,太阳发出的电磁波涵盖面很广,当有天体运行至与太阳、地球同一直线时,太阳发出强大电磁波便会将天体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淹没,使地球无法与天体进行准确通信,从而造成暂时性失联,这种现象就是日凌。
受日凌影响,从 9 月 13 日开始," 天问一号 " 环绕器和火星车将和地球基本失去联系,独自度过一个多月的 " 悠长假期 "。贾阳表示,探测器进日凌前运行状态良好,其中环绕器在轨运行时间超过 400 天,目前运行在中继轨道,能源平衡,工况正常;火星车完成既定 90 个火星日巡视探测任务,行驶里程突破 1 千米,目前能源充足,工况正常。据介绍,日凌过后,它们将继续给地球传回新的科学数据。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瑜
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曾育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