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1-10-04
这位高质量南京男性,为何特别怕老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 " 王谢家族 " 因大唐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书写而广为人知。

谢,指陈郡谢氏,谢氏家族的代言人,当属谢安。谢安官至宰相,其为政主事,常被人以琅琊王导作比,同时又被认为文雅超过王导。一生渴望建功立业的大唐诗人李白 , 曾写诗致敬谢安 :"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谢安画像

为东晋帝国续命

谢安一辈子干了几件大事。拣两件最重要的说。

第一件,对抗权臣桓温,为东晋帝国续命。

东晋太和六年(371 年),权臣桓温逼崇德太后褚蒜子下诏,废掉懦弱无能的皇帝司马奕,并拥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即后来的简文帝。

司马昱虽被立为皇帝,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傀儡。

咸安二年(372 年)七月,在位仅八个月后,受尽侮辱的简文帝司马昱,因忧愤惊惧而崩。桓温笃信,这位傀儡皇帝会将皇位让给自己。然而,简文帝临终之前却硬气了一回,他立皇子司马曜为太子,并传位于司马曜,即后来的晋孝武帝。满心欢喜准备接管司马氏江山的桓温,只捞到辅政大臣的待遇。

桓温认定时在朝廷中枢任职的谢安和他的搭档王坦之从中捣鬼,怒不可遏的他带兵直逼建康(今南京),一副武力夺权的架势。军队到了建康城郊的新亭,他派人传唤谢安与王坦之,准备将他们诓到新亭杀害,扫除自己夺权路上的障碍。

杀气腾腾的邀请,谢安和王坦之很快就收到了。怎么办?去,还是不去?王坦之胆战心惊地找谢安商量。谢安回他:" 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就这样,王坦之被谢安拖到了新亭。

鸿门宴已经摆好,披甲执刀的士兵四面埋伏,只待猎物到来,闻令即动。

谢安和王坦之来了。王坦之汗流浃背,两股战战,慌乱之中,手版都拿倒了。谢安保持着惯常的镇静从容,他拾级而上,走近坐席,一边走,一边用洛阳话吟诵嵇康的《赠秀才从军》。

用洛阳话吟诵,在东晋上流社会非常流行。对南渡士族而言,乡音是最美的,但因为久居江南,他们的洛阳话说得越来越不正宗,尤其到了二代三代,已然南腔北调。谢安虽是 " 南二代 ",但他患有鼻炎,讲话瓮声瓮气,鼻音很重,而这恰恰是洛阳话的特点,因此,他的洛阳话听上去很标准,为人称赞。

桓温惜才,而且与谢家有旧,听到谢安的 " 洛生咏 ",再看到谢安如此坦荡,他的怒气消掉一半。

谢安书法

谢安坐定之后,开始跟桓温论 " 道 ":" 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 我听说,有道的诸侯应该守卫四方,邻居就不敢来犯,您这样有地位有名望的人,何必要壁后藏人图谋不轨呢?

谢安问得直截了当。桓温也是磊落之人,若非万不得已,也不想背上大逆不道的罪名,他随即撤走伏兵。

桓温在建康盘旋数日后,回镇姑孰(今安徽当涂),没过多久,便病倒了,且日益严重。病床上的桓温,时刻关注建康城内的动静,他决定和时间来一场赛跑。

桓温令人草写奏表,暗示朝廷对他加九锡。九锡别有深意:被西汉授九锡的王莽,后废汉室建新朝;被东汉授九锡的曹操,其子曹丕建立曹魏;司马懿、司马昭父子,先后被曹魏授九锡,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后来建晋朝。

桓温篡逆之心,昭然若揭。草写的奏表,先是递到了谢安手中,需由他呈递给皇帝。拿到奏表,谢安二话不说,亲自动手修改。改来改去,十多天还没改好,那边桓温却再也无力等待,撒手而去。

桓温一死,加九锡之事随之作罢。谢安以智慧保住了东晋国祚。

清 苏六朋《东山报捷图》

以超人定力布局淝水之战

谢安干的第二件大事:成功布局淝水之战,带领东晋帝国走向高光时刻。

太元八年(公元 383 年),前秦苻坚率领号称百万之众南下,攻打东晋。此前,东晋军队连连战败,得知前秦军逼近淝水后,建康城里更是一片惶恐。

谢安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并派出弟弟谢石、侄子谢玄等率兵八万前去抵御。

开赴战场前,谢玄向谢安问应敌之计,谢安神情泰然,毫无惧色,回答说朝廷已另有主意。说完默然不语。随后,谢安驾车去山中别墅,并把谢玄等亲戚朋友都叫来。

谢安坐下来和谢玄下棋,并将别墅作为赌注。一向棋艺不如谢玄的他,竟然赢了。于是,他喊来外甥羊昙,将别墅赠予他,自己则外出登山游玩,一直到夜里才回来。谢安连夜部署将帅,面授机宜,第二天便送将领出征。

这一战,史称 " 淝水之战 "。开战之时,前秦的兵力是东晋的十倍多,晋军必败几无悬念。久经沙场的东晋老将桓冲,甚至绝望地预言,用不了多久,东晋将要被并入由胡人建立的前秦的版图,那时候举国上下都要改穿胡服了。

然而,坐镇建康的谢安似乎并无担忧。将士们在前线鏖战之时,谢安怡然自得与客人下着围棋。棋局进行中,从前线派来的信使到了。谢安接过信看完,什么话也不说,继续下棋。客人询问谢安,前线战事究竟如何?谢安回答:" 小儿辈大破贼。" 他的神态举止,和平时没有任何区别。

原来,淝水之战,晋军在战场上实现大逆转。苻坚损兵折将,自己也身中利箭,孤身北返。此一战,东晋国内民心大振,东晋军队则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大片故土,并自此保持了数年的边境安宁。苻坚兵败后,前秦国内陷入混乱,两年后,苻坚被人杀害。

宋代李焘点评谢安在淝水之战期间的作为,认为他 " 镇之以安,谋之以静。其始也,游历山川,示之以不足畏;其终也,对客围棋,示之以不足喜。所以激来人之心,而使之不惧,使江左之人,知五胡知么么,不足芥蒂,则始可用矣。此安石之深谋也。"

谢安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极为专业的心理学家。他临危不惧,以惊人的定力凝聚了东晋朝廷上层的人心,做好了战争期间的心理建设,前后方勠力同心,是东晋淝水之战胜利的关键因素。

谢安书法

夫人经常吹来枕边风

如此卓越的谢安,生前身后获誉无数。

但是,这位人类高质量男性,在收获赞誉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嘲笑。所有嘲笑集中在一点,他惧内。

年轻时候的谢安,就经常被夫人 " 教导 "。

谢安出仕前,一直在老家会稽(今浙江绍兴)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司徒府请他去做事,他拒了,朝廷安排他去做著作郎,他也拒了。丞相王导去世后,庾亮病重,庾亮之弟庾冰掌握大权,庾冰一心想让谢安来帮他,三番五次敦促他应召。实在拗不过,谢安只得去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上任。干了一个多月,他又找借口辞职了。再以后,不管谁喊他出来做官,他都一概拒绝。年纪轻轻的他,就喜欢住在会稽,和王羲之等一帮老先生一起岁月静好。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为谢安负重前行的,是陈郡谢氏的佼佼者。

陈郡谢氏在南渡之前,名气并不大。谢安的曾祖谢缵,初显于仕宦,祖父谢衡则因学识渊博而任国子博士,虽然进入了中央,但级别并不高。谢安的父亲谢裒,南渡之后,曾任太常卿,地位也不显赫。

为谢家带来较高声誉的,是谢安的伯父谢鲲,他官至豫章太守,社会名望很高。谢鲲之子、谢安的堂兄谢尚,是陈郡谢氏走向辉煌的重要人物,在政界官至三品尚书仆射,在军界至二品卫将军。谢鲲之女、谢安的堂姐谢真石,嫁给了褚裒,他们的女儿褚蒜子,即后来有名的康献皇后、崇德太后,曾三度临朝,扶立六位皇帝。

当谢安在家优哉游哉时,他的一众兄弟,都努力在外打拼了,而且业绩都还不错。谢安的大哥谢奕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他的弟弟谢万,在大哥谢奕去世后,接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并领淮南太守,负责守边重任。

谢安堂堂七尺男儿,不思进取,每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时间一长,夫人看不下去了。谢安的夫人姓刘,是名士刘惔的妹妹,一位见多识广、很有主见的女士。她坚信一个道理:男人就像手里的风筝,得让他飞,但时不时要把线紧一紧,否则可能就飞脱线,掉进臭水沟。

刘夫人旁敲侧击地对谢安说:" 大丈夫不当如此乎?" 大丈夫不应该就像谢家这些优秀的兄弟们一样吗?听了夫人的话,谢安的表现很有意思," 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 " 只怕是免不了要像兄弟们一样啊。摸着鼻子找话说,透着谢安的不情愿,或者说对出仕为官的不屑。

聪慧的刘夫人,寻找一切机会劝诫丈夫。

清 任颐 《谢太傅东山丝竹图》

军功章有刘夫人的一半

有一回,谢安的好朋友孙绰和孙统兄弟俩来做客,呆到天黑还不肯走,非要住一宿,秉烛夜谈。刘夫人隔着墙壁,把他们那些拉拉杂杂的无聊废话一字不落都听进去了。

第二天,谢安问夫人,昨天来的客人怎么样啊?刘夫人呛他一句:" 亡兄门,未有如此宾客!" 我那已经去世的兄长门下,从来没有这样的宾客!潜台词:夫君啊,您这两位朋友,档次有点低。

谢安听了,惭愧不已。

在夫人的多方规劝下,谢安在四十岁这年,为了家族荣誉和帝国前途再度出仕,以此造就一个成语——东山再起。并在数年之后,以他高超的智慧和谋略带领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获全胜,从而使萎靡的东晋帝国走向高光时刻。

谢安的军功章,毫无疑问有刘夫人的一半。但被宗法伦理思想捆住脑子的士大夫们,却对刘夫人颇有微词,甚至不乏挖苦嘲讽。

南朝有位名叫虞通之的好事之人,写了一本名为《妒记》的书,里面专门写男人惧内的故事。谢安和刘夫人也被写进了这部书。当然,扮演的角色并不光鲜:刘夫人是 " 妒妇 ",谢安是 " 妻管严 "。

出身富贵之家的谢安,很有生活情趣,喜欢音乐、歌咏,字写得漂亮,喜欢看美女跳舞,浑身文艺范儿。刘夫人也是文艺内行,啥都懂,还高高兴兴喊美女来家里跳舞助兴。舞姿曼妙,引人入胜,谢安看得正开心,刘夫人却命人放下帷幕挡住,让谢安多听少看。谢安强烈要求打开帷幕,夫人很体贴地表示:不能打开,看多了怕大人您荒废正业,会损害您的美德。

不能任性欣赏舞蹈,谢安有点郁闷。他又有了别的想法——想纳妾,跟刘夫人暗示明示了好多回,刘夫人就是不答应。

一个女人,不愿意自己的丈夫找小三,在今天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古代,这样的女人会被冠上妒妇的坏名声,她的丈夫也会遭到别人嘲笑。

一帮侄子、外甥知道谢安的心思后,决定帮帮他。他们抱着 " 拯救夫人名誉 " 的高尚目标,积极地跑到刘夫人那里去做工作。

晚辈们搬出来一堆古代妇女贤德的例子,还搬出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以此警示刘夫人,不让夫君纳妾,会损害人妻的美德。

刘夫人听后,不慌不忙反问几个晚辈:这首诗是谁写的?晚辈回答:是周公写的。夫人妙对:" 周公是男子,相为尔,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此也。" 周公是男的,当然这么写,如果让周姥写,肯定就不会这么写了。

刘夫人举起的,大约要算是最早的平权主义旗帜。识大体又拘小节的她,把家庭关系拿捏得稳稳的。蠢蠢欲动的谢安,在夫人的规劝下,收敛起一颗花心,矜矜业业投身事业。

顶着 " 惧内 " 名声的他,被证明是继王导之后东晋最强有力的中兴能臣。当之无愧的人类高质量男性。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白雁

相关标签

谢安 洛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