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陶展 王菲)今年国庆档,《长津湖》爆了。截至 10 月 5 日 9 时,《长津湖》累计票房 21.29 亿元,连破多项票房纪录。
" 历史不该被忘却!"" 冰雪埋忠骨,寒光照铁衣。""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10 月 4 日,现代快报记者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观影途中,不少观众几度哽咽,感慨万千。
△ 《长津湖》剧照 片方、猫眼专业版供图
回忆:抗美援朝,卫国保家
1950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志愿军第 9 兵团将美军 1 个多师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 1.3 万余人,扭转了战场态势。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不过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
" 我是 1957 年跟着部队去朝鲜的。" 今年 83 岁的孙福余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回忆起曾经的战争岁月,孙老思维清晰,神色庄严。
1956 年 12 月,孙福余到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镇街上办事,看到有征兵去朝鲜的宣传,听到 " 抗美援朝,卫国保家 " 的口号,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那时候,我的大女儿刚出生几个月,回家告别时,我父亲叮嘱说:‘参了军,就要好好干,不要想着家里的事’。"
到部队后,孙福余被编为 50 军 73 师 2 营(黄继光所在的英雄营)4 连 6 班战士,经过短暂的培训,1957 年 1 月开拔进了朝鲜。
" 那时候,停战协定已经签了。不过,我在战场上的工事和坑道里巡逻,在上甘岭驻防,行军穿过房屋破碎的村庄 …… 体验了战争的残酷和艰难。" 孙福余感动地说,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血肉之躯保卫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树立起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威武形象," 也让我深切地领会和理解了‘抗美援朝,卫国保家’的这几个字的分量。"
观影!现场观众数度落泪
△ 孙福余 受访者供图
" 今天是我爷爷第三次看《长津湖》。"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电影院,孙福余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尤为醒目,他戴着 " 光荣在党 50 年 " 纪念章,还有朝鲜战争纪念章和军功章,在儿子和孙女的搀扶下,再次观看《长津湖》。
" 我从小一直有个军人梦,后来虽然没参军,但是一直对军事和历史方面比较感兴趣。知道《长津湖》上映,立马带着爱人和女儿过来看。"80 后魏东方也带着他的三口之家前来观影。
观影途中,孙福余几乎全程身体前倾,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深怕错过一个镜头," 这些场景如同发生在昨天,令我心潮澎湃,久久难忘。我一辈子没有丢掉抗美援朝精神,用在部队学会的医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当看到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先辈们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僵,很多观众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向先辈们致敬!" 孙福余的孙女孙励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 爸爸,爸爸,他们都是大英雄。" 魏东方 12 岁的女儿魏梦洁忍不住发出感慨。
传承!12 岁女孩要看天安门
"《长津湖》重现了志愿军血与火的战斗场景,让我更加敬佩我的父亲和他的战友们。" 孙福余的儿子孙胜东观影后,久久沉浸其中。
" 我也曾在部队营房生活过,经常听父亲和他的战友们讲起抗美援朝的经历。以后,每当生活遇到一些挫折,父亲总是以‘难道比在朝鲜打仗还苦么’教育我。" 孙胜东说,父亲他们不怕苦、不怕死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是他工作和人生路上的财富,是激励他前进的力量。
孙励今年大学本科毕业,正在备考医学研究生," 我不仅要继承爷爷的衣钵,更要传承他身上的抗美援朝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为医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 爸爸,过年能带我到北京看天安门吗?"" 没问题,爸爸答应你,过年一定去!" 看完电影后,魏东方一家三口的身影渐行渐远,女儿魏梦洁心里有颗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