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 哈尔滨记者 杜菲菲文 赵亮 王博宇 摄 / 视频拍摄、制作
" 千里驰援克新冠,白山松水暖冰城。"10 月 6 日 12 时许,在历经十几个日夜的奋战,协助哈尔滨有力有效完成核酸检测任务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两支援哈核酸检测医疗队启程归家。哈市举行欢送仪式,向两支医疗队的 308 名白衣战士致敬。
按照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两支援哈医疗队闻令而动、紧急集结,共配备 16 台移动微生物实验室(方舱实验室),迅速奔赴哈尔滨抗疫一线。9 月 24 日,到哈入驻龙江 " 实验室 " 以来,共完成 180 万人次核酸检测工作,为保障哈尔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 黑吉一家亲!感恩感谢!"" 谢谢吉林,兄弟情,一辈子!"" 欢送最可爱的人,你们辛苦了!"…… 冰城市民将感谢与祝福化作一条条网络留言,深深感谢白衣战士们的大爱真情、守望相助。他们说," 你们是我们的亲人,这座城市与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火速集结,精兵强将支援冰城
" 疫情就是命令,在接到支援哈尔滨的指令后,对我们每一位队员来说,既是千钧之重的责任,更是无比光荣的使命。"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援哈医疗队领队刘俊志说,9 月 23 日晚,在吉林省卫健委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党委领导下,援哈医疗队迅速吹响战疫 " 集结号 ",第一时间集结了由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松原地区、通化地区和延边地区的 152 名医疗队员组成的核酸检测队伍。
" 队伍中,都是各地区检验科的精兵强将,以及支援武汉和通化抗疫队伍的优秀护理人员。" 刘俊志说,其中还有多位优秀的外科以及内科医生," 如此配备是因为一旦有需要,我们的队员可以随时转变身份,从核酸检测一线到救治一线支援。"
在不眠不休的奋战中,团队相互配合,共完成新冠核酸检测近 10 万份。最高峰时,24 小时检测样本 27297 份,创造了吉林省派出医疗队中单日检测最多纪录。
" 与哈尔滨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疫的 13 天,是我们医疗队每一位队员难忘的一段经历,我们与哈尔滨共同见证了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 刘俊志说。
" 需要我们上,我们义不容辞!"
" 在接到吉林省卫健委援哈公共核酸检测工作后,吉林省人民医院与省内四平、白山等地区的 26 家兄弟单位组成公共检测实验室,150 余名拥有丰富核酸检测经验的医务人员迅速整备物资,携 8 辆核酸检测车辆,开赴哈尔滨市,支援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吉林省人民医院援哈医疗队领队王茂楠介绍,队伍中,最小的队员是 "90 后 ",最大的队员 58 岁,自抵达哈尔滨以来,全体队员分成四班坚守,确保机器不停机,实现工作 24 小时无缝衔接。13 天来,队员们与哈尔滨人民携手同心,共筑防疫屏障,参加了哈尔滨市共六轮全员核酸检测任务,累计检测量约 87 万份。
" 需要我们上,我们义不容辞!" 吉林省人民医院援哈医疗队队长助理吴昊说," 当第一批援哈医疗队出征时,作为兄弟省份的医疗工作者,我们就向组织‘请战’,一定‘召之则战,战之必胜’!"
王茂楠表示," 经此一役,我们与哈尔滨更增加了兄弟情,战友谊。待到疫散云开,也欢迎各位冰城兄弟姐妹来到长春,大家共叙亲情!"
白衣为甲 并肩同行暖冰城
鲜花、掌声,汇聚成浓浓的祝福,祝愿我们的白衣战士一路平安、一切顺利。
送别现场,刘俊志将一件写有全体援哈医疗队队员签名的防护服,赠送给同在龙江 " 实验室 " 奋战的哈医大二院同行战友。" 白衣为甲,代表着身为医者的使命,这件汇聚力量的防护服,见证我们并肩同行、共同奋斗的岁月,战友们加油!" 他说。接过这份珍贵的礼物,哈医大二院医务部吴迪表示,医院要将它珍藏在校史馆,致敬援哈医疗队的所有同仁。
山水相邻,心手相连,是黑吉两省的邻里之情;坚守一线,无私无畏,是援哈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与担当。
登车前,吉林 308 名援哈医疗队队员深情寄语哈尔滨—— " 山河无恙,冰城大美!" 冰城市民也向他们发出邀约:" 待疫情过后,诚挚地邀请你们常回来看看!"
副省长孙东生及省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欢送仪式。
编辑 张帆
值班主编 李士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