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
点燃了 2021 年的秋天
其中 " 七连将士登上火车
奔赴朝鲜战场 " 一幕
拍摄于
浙江湖州长兴
煤山镇煤山站
《长津湖》剧照
煤山站
电影中火车的汽笛声
勾起抗美援朝战争中
铁道兵团的那段历史
铁道兵团率所属 3 个师 2 个团
于 1950 年 11 月 6 日起陆续入朝
执行铁路运输保障任务
广大上铁人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
先后有 4000 多人英勇奔赴朝鲜战场
其中 2023 人立功受奖、54 位同志牺牲
他们以血肉之躯
铸成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他们以顽强意志
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抗美援朝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高度评价铁道兵:" 朝鲜战争打胜仗,一半功劳归前方浴血奋战的同志,另一半功劳归负责维护交通、保证供给的同志,他们也是在冒着敌人的狂轰滥炸,天天在拼搏。"
聂荣臻元帅评价铁道兵:" 我们的铁道兵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从他们来了以后,朝鲜的铁路桥梁就成了‘炸不断的桥梁’,他们的口号是‘敌随炸、我随修、路随通’。在保障铁路的斗争中,涌现出像杨连第这样的国际主义精神史上的不朽丰碑,是坚强意志、革命勇气的传奇。"
美国第 8 集团军军长范弗里特在汉城记者招待会上说:"…… 中国共产党仍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坦率地讲,我们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建筑铁路的人。"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71 年前
中国人民志愿军
高举正义旗帜,远赴朝鲜战场
与朝鲜军民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 10 余天内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原上海铁路局)
有 1000 余名职工报名支援前线
踊跃报名入朝参战职工的志愿书、决心书
仅 1951 年
赴朝支前达 1838 人
后续去了几十批
直接参与战地支援者 4000 多人
预备队 6640 人
其中 587 人加入志愿军铁道运输队和抢修部队
还有 3 万余名职工随时待命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为保障铁路大动脉的畅通
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 " 纪念章
2020 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
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
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颁发
"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 "
纪念章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共有 744 人
荣获纪念章
革命前辈犹如夜空中的星、航海中的灯
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程
让我们循着铁道英雄的足迹
重温那个年代的血与火
感受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那是一群舍生忘死的英雄,他们中有机车乘务员、设备抢修工人、医务给水人员、防疫工作者、公安处公安干警 …… 他们来自长三角铁路不同地区、不同岗位,却奔赴同一个目标:" 抗美援朝 ",为着同一个目的:" 保家卫国 "。
他们的身影,穿过硝烟战火和七十多年的时光,依然清晰如剪影;他们的故事,在和平年代,依然感天动地、荡气回肠。
国家有召,我辈必应
" 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愿意到战斗的最前线去,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1950 年 11 月 6 日,原上海铁路局干校全体学员上书毛泽东主席。
5 天后,职工万长清、陈坤南等第一批 22 人,被批准北上援朝。当晚 6 点半,在上海站举行了盛大欢送仪式,1000 余人为他们送行。
在炮火掩护下运输物资
时任原上海东站车站调度员的余光焰,如今已年近耄耋,但谈到入朝支前时的情景,精神振奋恰似当年:" 我们在热烈的欢送声中告别了上海,一路北上,经沈阳中转直奔祖国边境辑安车站。傍晚,在一片寂静的气氛中登上由五辆敞车组成、前后挂有机车的列车过鸭绿江桥,进入朝鲜。"
1951 年,长三角铁路自愿报名入朝参战的职工 3 万余人,并成立抗美援朝预备队。先后有 4000 多名热血职工奔赴朝鲜战场。
陷阵之志,舍生忘死
支前司机代表表决心
跨过鸭绿江后,炮声、爆炸声不时响起,电务系统的职工经常要冒着盘旋敌机和刺骨寒风,去抢修炸断的通讯线路、电杆,保证战地通信的畅通。
而负责开火车的机务系统职工,则是直接冲进战火,在枪林弹雨间勇往直前。去年采访原杭州机务段司机杨守信,谈起七十多年前的支前故事时,他的目光依然如炬火:" 美军针对我后方交通实施‘绞杀战’,空投毒气弹。在一次空袭中,我中毒了,虽然抢救过来了,但余毒未清,30 多岁就开始掉牙齿,40 来岁时牙齿已全部脱落。但我们没怕过,越战越勇。"
支前司机出发前集体宣誓
" 把火车开到抗美援朝的最前方去 ",这不仅是口号,更是支前司乘人员的实际行动。望着鲜红封面的 " 集体立功纪念证 ",宋泰春回忆起赴朝后首次出征的情景:" 军列拉着坦克、大炮,刚过鸭绿江就遭到袭击,机车被击中,自己被埋在弹坑中,被救出后才知道两名同志已经牺牲。"
宋泰春供图
哥哥牺牲在抗日战场,弟弟王禹毅然奔赴抗美援朝前线,以英勇无畏的表现获得由朝鲜最高领导人颁发的军功章;在敌机围追下,多次冒险抢救运输物资车辆的一等功获得者陈德建;三次钻入冰窟救出朝鲜儿童,自己却长眠冻土的一等功臣史元厚;驾驶机车,遭遇两百余架敌机追击轰炸后,壮烈牺牲的祝锦荣;在刺骨冰河中抢修桥梁,后因头部受伤医治无效而捐躯的陈志林;告别分娩才七天的妻子赴朝,在敌军轰炸中英勇就义的董志 ……
当年全局在前方立功者达 2023 人,其中 54 位支前英烈,一页页翻开他们的简介,你会明白,为何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为何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抗美援朝立功喜报
当 " 打着绑腿的职工 " 在抗美援朝前线与强敌作战时,更多的后方职工则是扛起 " 多生产运输一份东西,多增加一份力量 " 的旗帜,掀起一波又一波慷慨解囊、加紧生产的热潮,力所能及地、用自己的方式慰问前线浴血奋战的英雄。
常州站发起每人写一封慰问信活动;南京铁路医院职工,两天里做了 71 只慰劳袋,袋里装满牙刷、牙粉、毛巾、肥皂等物品;上海电务段职工,业余修表 300 只,所得款项自愿捐出;当时隶属上海铁路局的戚墅堰机厂职工,加班加点完成两辆报废车辆的修复,所产生收入全部捐献。据统计,当时全局职工和职工家属共计捐款 28 亿多元(旧币)。
上海机务段抗美援朝生产竞赛黑板报
更多职工投入到爱国主义竞赛中," 超额完成任务 " 的高涨热情在长三角铁路上下涌动。自 1950 年 11 月起,开展爱国竞赛运动,大兴厉行节约、提高效率之风。当前线烈士牺牲的消息传来,职工们悲痛之余,在各自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告慰英烈。
原常州机务段职工表示要练好操纵本领、杜绝责任事故;南京站原货运室提出争取加倍完成运输任务;上海机务段原 1354 机班,向奋战在前线的 751 包乘组写信,保证安全优质完成超牵引 300 吨任务;南京站一名职工给前线写慰问信,并附寄一份《上海铁道》,向勇士们报告生产成绩。
上铁职工举行游行活动,庆祝朝鲜平壤解放
71 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抗美援朝精神却历久弥新,老一辈上铁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展现出的英勇顽强、舍生忘死和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而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在历史的深处激起洪钟大吕般的回声,穿过厚重的岁月,震荡在一代代上铁人的耳边,激励着我们不懈奋斗、迎难而上,在 "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再创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涓埃之力!
每思祖国金汤固
常忆英雄铁甲寒
所有为国而战、殒身不恤的英雄
都将永垂不朽
而硝烟散尽后
愿我们在盛世重逢
乘风长空万里
看山河壮丽、国泰民安
来源:《神圣使命——上海铁路工人抗美援朝专辑》《上海市地方志》 《上海铁道》报 文案: 蒋雨鸥
来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