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厚植家国情怀,线上线下消费持续火爆,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 十四五 " 开局之年的国庆假期,神州大地勾勒出一幅幅欢乐祥和、富足兴旺的美好画面。
无论是回家团圆还是拥抱 " 诗和远方 ",无论是感受传统文化还是新兴经济魅力,活力四射的假日经济背后,呈现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
" 诗和远方 ":旅游消费亮点不断
" 流动中国 ",畅通而有序,旅游消费亮点不断。
10 月 1 日,人们在北京长安街西单路口 " 喜迎冬奥 " 主题花坛前拍照留影。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今年国庆假期,曾因疫情关停全市所有景区近一个月的湖南张家界,迎来恢复开放后的首个黄金周。
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张家界市等级景区景点均已开放,全部采取 " 限量、预约、错峰 " 措施,安装了 " 疫情防控健康通道 " 检测设备,各个景区接待游客量均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 75%。
10 月 2 日,游客在陕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在保证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这个黄金周,不少热门景区及城市地标人流涌动,尽展 " 流动中国 " 的生机与活力。
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馆,游客呈爆发式增长,门票连续多日销售一空;在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连续多日达到 4.1 万人次的最高承载量;北京环球影城、上海迪士尼乐园内,热门项目等待时间普遍超过 2 小时 ……
这是 10 月 6 日拍摄的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进城方向车流。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有统计预测,今年国庆假期全国国内游人次将达 6.5 亿,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八成以上。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交通运输部门预计共发送旅客超 4 亿人次。
10 月 1 日,游客在贵州省遵义市遵义会议会址参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罗星汉 摄)
这是恰逢建党一百周年的国庆黄金周,红色景区迎来 " 打卡热 " ——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橘子洲青年毛泽东头像前人头攒动,一位来自广州的 "90 后 " 游客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沁园春 · 长沙》,他对记者说,来长沙之前,就想着一定要 " 打卡 " 橘子洲,实地感受革命者们 "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 的壮志豪情。
这个假期,话题 " 这才是国庆该去的地方 " 登上微博热搜。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到嘉兴南湖红船,从革命老区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 无数游客选择去追寻心中的那一抹 " 中国红 "。
10 月 6 日,游客在江苏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馆里参观。新华社发(孙忠南 摄)
据统计,假期首日,广州 15 家红色景区接待游客超 7 万人次;假期前三天,井冈山景区接待游客 13.05 万人次,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9.66%……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国庆黄金周,绿色乡村游 " 圈粉 " 无数——
达东村位于拉萨近郊,这里交通便利、风光秀美,被誉为拉萨 " 最美乡村 ",是西藏自治区首批绿色旅游示范基地。" 入秋后,天气转凉,村里的温泉民宿,已经预订到节后了。" 达东村乡村旅游项目经理多明兰介绍,国庆前三天,全村共接待游客约 1900 人次,其中本地游客占 80% 左右。
飞猪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乡村民宿订单量环比上月增长超 560%,增速超过酒店。
" 买买买 ":线上线下人气爆棚
购物,是黄金周消费的永恒主题。2021 国庆黄金周," 买买买 " 既展现了消费复苏的活力,又透露出新的消费动向和趋势。
夜幕降临,灯光闪烁。在北京一处露天集市的网红咖啡调制现场,表演者的演奏引来 " 逛集 " 的年轻人纷纷拍照留念。
这是朝阳大悦城广场举办的 "2021 青年理想生活节 " 的一幕。汉服歌舞秀、即兴戏剧表演、草地弹唱 …… 打造 300 平方米城市露营区,容纳咖啡精酿、烟火小吃、潮玩文创等特色活动,消费体验与社交空间巧妙融合,这里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国庆 " 打卡地 "。
国庆首日,银泰百货位于多个城市的门店客流大增,同比上涨超过 20%,大悦城北京大区商业总销售额超过 6000 万元,同比增长 37%,总客流同比增长 38%。
10 月 2 日,游客在湖南长沙世界之窗水上乐园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夜色之下,长沙 " 夜经济 " 最集中的五一商圈,大街小巷摩肩接踵,人声鼎沸。" 网红 " 奶茶店每隔二三十米就有一家,堪称 " 同街竞技 "" 遍地开花 ",门口排起长队,年轻人三五成群前来 " 打卡 "。
线下消费火热,线上消费也势头不减、新意十足。
10 月 2 日,游客在浙江省桐庐县钟山乡金家山滑翔伞基地体验滑翔伞。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本地游、周边游火爆,新玩法带动新消费。部分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自驾游带动了车载电饭煲销量环比增长近 20%。露营类、冲浪类、垂钓类商品销售增长明显。
与此同时,品质化、个性化消费特色更加凸显。京东相关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消费占比前五大类商品分别为家用电器、电脑办公、手机通讯、食品饮料和数码产品。其中,北京、上海等地扫地机器人交易额同比增长超三成。北京、广州等地健康监测类智能设备交易额同比增长超 2 倍。
消费升级不仅体现在城市,还有乡村,购买进口货和个性化产品成为越来越多 " 小镇青年 " 的选择。天猫国际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四五线以下城市及农村地区的进口消费增速高于一二线城市,部分乡镇、农村进口消费同比增长超过 55%。
无论是线下客流量增加,还是线上订单大涨,背后是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下人们消费信心的进一步增强。美团数据显示,综合餐饮、住宿、旅游、娱乐、出行等业务消费数据来看,今年国庆期间总消费额同比上涨约三成,比 2019 年同期上涨 51.6%。
10 月 6 日,游人冒雨游览北京南锣鼓巷。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餐饮消费也在加快恢复。" 老字号 " 便宜坊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庆期间,便宜坊客流量基本与 2019 年持平,餐饮消费处于持续恢复状态。
文化 " 盛宴 ":" 好戏连台 " 彰显艺术魅力
国庆假期,各地影院人气持续升温。
" 十一 " 当天,我国电影票房突破 6 亿元。其中,《长津湖》更是以当日突破 4 亿元的票房成绩强势领跑。这不仅刷新了国庆档影片单日的票房纪录,也在同档期影片中占据排片占比、观影人次、上座率等多项数据的第一。
10 月 7 日,两名年轻人在北京一家影院观看电影《长津湖》的海报。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这部时长近 3 小时的红色主旋律国产大片,带领观众重回抗美援朝战场,讲述志愿军连队为夺取长津湖战役胜利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的坚守与奋战,不论故事、场景还是人物、镜头都让人为之动容。
位列单日票房第二位的是《我和我的父辈》,该片通过 " 家与国 " 的视角描写父辈们接续奋斗的经历,讲述中国人的血脉相连和精神传承,再现中国人努力拼搏的时代记忆。
此次国庆档影片,以 " 爱国主义 " 激发观众强烈共情。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 7 日 17 时,2021 年国庆档票房达 42.46 亿元。其中,《长津湖》以 30.9 亿元票房领跑,打破国庆档影片票房纪录。
" 为了下一代远离硝烟,英雄们把热血融进土地。《长津湖》是悲壮的离歌,更是燃烧的史诗。" 一位网友在看完影片后这样评论。
享文化盛宴,为精神充电," 过文化节 " 是近年来的新时尚。
10 月 3 日,在江苏镇江句容市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演员为游客表演腰鼓。新华社发(钟学满 摄)
长假刚开始,"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 " 国庆七天预约已显示门票售罄。在昆山,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如约而至,《浣纱记 · 吴越春秋》《瞿秋白》等陆续登场。在北京,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国庆亮相园博园,红色戏曲经典交响音乐演唱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等曲目讴歌时代。
10 月 3 日,市民在湖南省邵阳市松坡图书馆桃花源分馆里阅读。新华社发(曹正平 摄)
老艺术家披挂上阵,新秀粉墨亮相,年轻观众前来捧场 …… 国风、非遗引领新潮流。
到兰州,看 " 如意甘肃 · 多彩非遗 " 全省非遗展演,唢呐高亢、道情悠扬;来洛阳," 黄河非遗国际创意周 " 带你开启黄河非遗之旅;登泰山,体验 " 国庆吃面 国泰民安 " 新民俗,祝愿国运绵长。
10 月 1 日晚,游客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夜游。新华社发(高启民 摄)
爱国主义旋律在神州大地唱响,黄金周假日经济效益凸显,消费升级亮点纷呈 …… 这个黄金周,折射的是中国假日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展现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新华社记者樊曦、于佳欣、周圆、戴小河、刘良恒、王鹏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新华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