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吴川 记者 卢河燕 / 文 郑芮 / 摄)近日,电影《长津湖》热映,引发全民关注。在江苏省军区南京第十六离职干部休养所,有一位抗美援朝老兵,他叫袁继贵,今年 95 岁,曾是电影中第 9 兵团的一员,所在的 26 军在长津湖战役中作为后备军给予支援。提起往事,老人哽咽了:" 我亲眼看到前面的战士冻成了冰雕,他们牺牲时都太年轻了,太让人心痛了。"
△袁继贵
亲眼看到 " 冰雕连 ",他泪目了
袁继贵 1926 年出生在江苏沭阳,1940 年 10 月参加新四军,1942 年 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 年,他所在的第 9 兵团紧急奉命赴朝鲜。那一年他 24 岁,担任 26 军 77 师 230 团 1 营政治教导员。
△乘坐火车入朝作战
"20 军和 27 军先到达长津湖地区,26 军作为后备军从后面给予支援,入朝后就一直急行军往前赶,走了好多天。" 据袁老回忆,后来首长告诉他们前方的战斗已经打响,他们行军速度再次加快。
△战士吃土豆
长津湖在朝鲜的东北部,1950 年冬天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严寒,气温下降到了零下几十摄氏度。参与这场战役的各个部队都遇到过缺衣少粮的情况,电影中啃冻土豆、吃压缩饼干的日子,袁老至今记忆犹新。
" 前面的 20 军走得太早,几乎没有冬衣,很多人冻死了。" 袁老说,26 军比 20 军晚到一个礼拜,他们到达时看到很多战士都趴在地上,冻得一动不动," 都是年轻的战士,我们都忍不住哭了,但想到自己还在战场上,还要面对敌军,又不能哭。" 提起这个场景,袁老哽咽不已。
在鸡雄山阻击战中他顽强坚守
△袁老的旧照片
恶劣的作战环境没有让他们退缩。1951 年夏天,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第 26 军 230 团担负朝鲜金化以北阵地的防御任务。敌军意图改变这里的防御态势,不断进行小规模的试探性攻击。
金化东北 1.5 公里就是鸡雄山,这里距离上甘岭 0.4 公里,主峰海拔 603.9 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6 军 77 师 230 团领到了鸡雄山阻击战任务。
" 当时,美军的装备是坦克飞机大炮,我们都称它为‘三炮’。他们有‘三炮’,我们有不怕死的战士、不怕死的决心。" 袁老说,敌军的飞机进行炮击和空袭,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战士们趴下来、隐蔽起来,抓住战机反击。
△战场上美军俘虏的身份牌
战斗时,战士们一个连一个连地向前冲,走不动了就向前爬。每个人身上背了 3 颗手榴弹,手上还抱着爆破筒,就这样和敌人拼。他说," 敌军看到我们扔手榴弹‘哗哗’的,他们反而害怕了,不敢接近,好多人跑了。"
△立功证明书
鸡雄山阻击战中,第 26 军 77 师 230 团 1 营 2 连和该连 1 班最终被授予 " 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连 " 和 " 鸡雄山阻击战斗英雄班 " 的荣誉称号。
△立功证明书
10 月 9 日,在袁老的家中,现代快报记者看到了一本盖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印章的立功证明书,上面写有 "1951 年 6 月立二等功一次 ",赞扬他在指挥上勇敢沉着,带领部队完成任务,以劣势之力打垮了数倍于己的敌人。
△袁老保留的奖章等老物件
看着这些老物件,原本坐着的袁老站了起来,他激动地说:" 我们志愿军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怕死’,到死也要拼到底,就是这个精神!" (部分图片由受访对象供图)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