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6 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施政报告》时透露,香港特区政府将在香港北部建设一个 300 平方公里的都会区,配合深港跨境口岸和交通基建,与深圳形成 " 双城三圈 " 的战略性布局。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高度评价 " 北部都会区 " 的规划。他表示,此举开启了深港全方位、全领域深度合作的新篇章,将极大推动深港高质量发展。
深港合作进入新阶段
郭万达表示," 北部都会区 " 战略规划的提出,对深港合作意义重大。首先,它开启了深港合作的 3.0 版本,将提升深港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促进深港共同高质量发展。其次,规划将促进深港优势互补,发挥深港所长,强强联手,产生 " 一加一大于二 " 的效益。香港作为国际化人才汇聚中心,本身的大学科研能力非常强,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而深圳的优势在于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生态,深港的紧密合作势必将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方面发展。
此外,该战略规划还进一步丰富了 " 一国两制 " 的实践,是香港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以 " 一国 " 为战略导向的全新 " 两制 " 的开始。" 北部都会区将给香港发展格局带来全新的变化与升级,也必将促进深圳的‘双区’建设。" 郭万达说。
" 双城三圈 " 助深港一体化
在《施政报告》中,深港两地 " 双城三圈 " 的空间概念得到确立。" 双城 " 是深圳和香港;" 三圈 " 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深港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 / 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
对此,郭万达表示," 双城三圈 " 覆盖了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以及香港境内城市多种要素资源正在高速汇集并仍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北部都会区。" 双城三圈 " 空间概念的确立,有利深港政府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的深度合作。
" ‘三圈’可以放到大的深港都市圈中来看,它涵盖了深圳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与深圳提出的‘东进、西协、中优’战略规划高度契合,又对应了深圳的口岸经济带的发展。" 郭万达说。他认为," 双城三圈 " 还体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理念,是新的发展观的落地,将推动深港一体化、同城化发展。
促粤港澳大湾区连通发展
在跨境陆路交通方面,《施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的整合和扩容会由以铁路为运输系统主要骨干所带动。拟将东铁线延伸至深圳罗湖,并在深方设立 " 一地两检 " 口岸,在现有罗湖站及上水站之间增设一个非过境铁路服务的新铁路站,这将极大释放罗湖 / 文锦渡及上水北一带的发展潜力。
郭万达表示,铁路等轨道交通的规划增加了深港两地的 " 硬连通 ",只有高铁、地铁、城际轨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才能实现通勤的进一步便利化,促进要素资源的流动,这对于整个大湾区的连通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将促进深港两地乃至大湾区的 " 软连通 ",带动经济、产业、城市配套功能的提速、提质、提效发展。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