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10-12
影视 | 英模剧如何出新?郑晓龙:把“符号化的功勋形象”转化成“好看动人的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快报讯 重大题材电视剧《功勋》目前已经播出大半,并凭借着高口碑闯入了人们的视线。目前,《能文能武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这五个单元已经收官,而《孙家栋的天路》单元正在播出。近日,《功勋》总导演郑晓龙接受采访时,畅聊剧集创作背后的点滴。

演员的挑选格外慎重

《功勋》聚焦八位功勋人物,一共有八个单元,包括《能文能武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默默无闻张富清》《黄旭华的深潜》《申纪兰的提案》《孙家栋的天路》《屠呦呦的礼物》《袁隆平的梦》。《功勋》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众多周知,郑晓龙一手打造了《北京人在纽约》《金婚》《甄嬛传》《红高粱》和《芈月传》等多部国民认知度极高的佳作。谈及这次的拍摄,郑晓龙表示,早年间拍过大量的英模剧,也获了不少奖,但传播半径有限。此番主创团队想得最多的是,英模剧如何出新,符号化的功勋形象如何转化成好看动人的故事。也就是说,要找到一种亮眼的破题方式," 这回我就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者结合一下。我把一摞功勋人物的材料抱回了家。只有做足了功课,我才知道能不能拍,怎么拍才好看。"

除此之外,在郑晓龙看来,找谁出演八位功勋也非常重要," 演员的挑选格外慎重。总局当时给了四条标准:德艺双馨、形神兼备、演技高超、功勋本人同意。" 不过,他透露,事实上,八位功勋在演员的问题上并没有做过多的纠结,反倒是编剧对功勋人物的采访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因为功勋们的年纪都挺大了,几乎都在 90 岁以上,他们的精力不足以应对长时间的采访,而且通常很少谈到自己的事迹,总是强调别人的功劳," 几乎每个组都遇到了这个现象,功勋们都希望主创不要光写他们,而要把集体写进去。导演和编剧为了获得一手资料,下了好一番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功勋》八个片头,都是主演从远处向镜头走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变老,最终成为真实功勋的模样。这个创意片头备受外界认可。郑晓龙说,其实单单为了这个片头,创作团队便花费巨大的功夫——从把这八位演员召集到北京,把每个人走过来的镜头拍好,然后进行三维扫描。再给功勋人物们每个人建模," 特效公司照着型一点点抠,从头发到面部纹理,每个细节都要到位。光这个工作就用了小半年。" 后来审核片头的时候,发现有些虚,甚至有些脸看起来很不真实,于是紧急修改," 人物脸上的勾纹,光线的明暗对比,眼神光的处理,身材与演员的匹配度,真的是为了不显得违和,一点点抠出来的。"

拒绝伪激情,伪崇高,伪忠诚

接受采访时,总导演郑晓龙透露该剧的几大创作标准——第一个是在有限的集数内对故事有所取舍。每人六集,尽量表现人物的高光时刻。其次是必须给观众讲清楚,首批 " 共和国勋章 " 为何颁给了这八个人。再者,服化道、场景、包括人物的语言,都必须真实反映出那个年代的特点,拒绝伪激情,伪崇高,伪忠诚。他透露,其实真正在剧本创作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每个人对 " 高光时刻 " 的理解就不同。" 总局领导和专家再加上编剧导演,每个单元的剧本我们都要一个一个过,反复看,反复修改,有的甚至直接就推倒重来了。" 他说。

虽然主创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拿出了十二分的精力拍摄,但在成片时仍然不可避免地碰到一些硬伤。譬如。有的是场景中的人物数量不对,一个连的编制你不能给他缩成一个排,就不符合我们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了;有的则是一些历史细节没抓到位,出现了明显的穿帮镜头;还有的是场景搭建和道具使用有错漏 …… 郑晓龙表示,后期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改和补救,甚至补拍或者重拍。

郑晓龙也分享了每个单元的一些亮点。诸如《袁隆平的梦》有新鲜感,更多展现这位 " 杂交水稻之父 " 不为人知的一面," 他和她母亲的关系,他是如何成长的?又是如何被国家发掘的?相信这些情节能带给观众一些新奇的感受。" 而郑晓龙亲自操刀的《屠呦呦的礼物》,郑晓龙认为主人公十分有特点,可谓是一个非常极致的人物," 就算你住在她对门好多年,想让她认识你也很难。她有一个自成一方的小世界,或许正是由于这种专注,才让她发现了青蒿素,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同场加映:

《孙家栋的天路》开播,中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们的人生写照

《功勋》之《孙家栋的天路》单元 12 日起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以及北京卫视开播。《孙家栋的天路》单元由杨文军执导,徐速编剧,刘晓东担任制片人,佟大为主演。该单元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数次火箭发射失败为切入点,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开拓者、" 两弹一星 " 元勋孙家栋面对失败的勇气和坚守,以及永不言弃的探索精神。为了完成 " 在太空筑出一条属于中国的天路 " 的梦想,孙家栋临危受命,接受国家交给的艰巨任务,将我国的第一颗卫星送上天,让乐曲《东方红》响彻宇宙。导演杨文军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剧,让观众认识和了解这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科研工作者," 我印象非常深的是,孙家栋老先生从来不讲自己吃的苦,从来不讲自己的功劳,讲的永远是他的团队,他的同事们。" 而编剧徐速也透露,创作期间查了很多航天相关的论文," 可以说为了写这个戏我几乎把导弹卫星的基本原理搞明白了。"

据悉,为了在剧中更加真实可感的呈现人物角色,剧组主创人员在拍摄之前采访了孙家栋院士。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主创人员对孙老的生活习惯、工作态度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他是左撇子、爱打乒乓球。在交流中,孙家栋院士会多次提到 " 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 的航天精神等。此外,故事的时代背景聚焦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追求真实,工作人员对包括苏联军官服装上的纽扣等细节都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而由于情节涉及到东风导弹、东方红卫星等关键历史道具,一比一还原这些道具对剧组来说是非常高的要求。经过阅读大量资料,剧组借鉴国外的一些导弹的结构,咨询卫星专家,精确到每一根管线,每一根螺丝的位置," 东方红一号 " 卫星等道具均按要求制作完成。同时,为了保证画面和故事的冲击力,杨文军导演坚持前往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实景拍摄。在酒泉,剧组工作人员经历了沙尘暴,大风撕裂了帐篷;由于房源紧张,很多工作人员只能打地铺,睡仓库。

剧中,佟大为出演有血有肉、有情感、有个性的孙家栋。佟大为表示,角色的成长大致可分为前期为热血追梦的青年,后期在经历挫折、委屈后则变得稳重、内敛,但从来没有被打垮,而是坚持不懈,一心只为中国的航天梦,最终做到了 " 骑着自行车上月球 "。此外,孙俪时隔多年再度和佟大为合作,在剧中饰演个性鲜明、虽偶有小抱怨,但识大体顾大局、为丈夫的事业奉献自己全部的妻子魏素萍。同时,钱学森(刘奕君饰)、黄志明(王自健饰)等主要人物也悉数登场,他们是孙家栋人生道路上的恩师、好友,都是孙家栋 " 航天梦 " 里不可或缺的角色。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燕芬

相关标签

郑晓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